2017-01-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鄭永旭 王秀明
2016年末,民政部驗收組專家對深圳坪山新區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驗收,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新區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2013年出臺國內首個專門性社工人才扶持辦法。2014年,新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坪山新區是深圳社會工作后發展地區,為何能夠在短短幾年實現社會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政策作保:穩定社工隊伍
新區十分重視社會工作人才,2013年初,坪山新區出臺了國內首個社工人才專項扶持政策—《坪山新區社會工作人才扶持辦法(暫行)》,每年真金白銀投入130余萬元,推出16項扶持措施:包括給予未能享受安居房的持證社工每人每月住房補貼,對優秀社工人才視職稱級別給予每月補貼等政策。
同時,新區將社工納入新區人才體系和人才安居政策范圍,符合條件的社工可以申請經濟適用房和公租房。自2013年以來,新區已累計向社工發放300余萬元的直接補貼,約200名社工從中受益,有效吸引了優秀社工人才,穩定了新區社工隊伍。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2016年12月,新區印發了《坪山新區社會工作人才扶持辦法》,《辦法》進一步提高社工人才扶持標準。其中住房補貼直接翻倍、將所有持證社工納入星級評定范疇,相同星級的社工補貼金額一致、將考取資格證的一次性獎勵范圍從戶籍居民擴大到傳統社區工作者及廣大社會工作者等。
職能轉移:引入專業社工服務
2011年,新區在深圳市率先實現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并采用“政府購買,社會運作”的模式,全部委托專業社工機構運營。機構向每個中心派駐5名社工和1名行政輔助人員。截至2016年,新區共設置社工崗位72個,服務范圍涵蓋殘障、司法、禁毒、教育、醫療、社會組織、民族宗教、社會福利等15個領域。
在設置社工崗位的同時,新區大力推動社工服務項目化、實體化。先后設立了幸福園區、來深建設者子女及家庭服務、智障人士社區增能等7個社工服務項目,每個項目派駐4名專業社工開展服務。2016年,在來深建設者勞動關系協調、法律援助、社區融入及智障人士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等方面,社工服務取得階段性成果。
職業規劃:激勵社工成長
新區充分利用毗鄰香港的優勢,聘請香港督導、國內社會工作領域專家擔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督導和顧問,督促中心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每年組織開展全體社工集中培訓一場,繼續教育培訓20場以上,組織至少2批100名社工赴港學習交流。
2016年4月,坪山新區社會工作協會組織開展2016年度社工赴港跟班學習交流活動,社工分別駐點香港圣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和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進行為期一周的跟班學習。據悉,坪山新區自2015年以來創新培訓方式,每年組織30名優秀社工赴港進行為期1-2周的跟班學習;選拔30名資深社工赴臺灣考察社會服務,充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社會工作經驗。
此外,新區鼓勵社工繼續深造。對考取社會工作專業碩士、博士的社工,新區分別給予1萬元和2萬元的經費支持。近年來新區對符合條件的18名社工發放了18萬元資助金。對通過助理社工師、中級社工師資格考試的戶籍居民,新區分別給予1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獎勵金。
文化引領:激發社工活力
2016年10月,來自新區崗位、項目、社區中心的30名社工參加了坪山新區社工主題團建活動。據了解,這樣的團建活動,每年會舉辦四期。坪山新區社會工作協會負責人介紹說,“2013年新區成立了社會工作協會,作為新區廣大社工的“娘家”,致力為社工提供專業培訓、業務指導和權益保障等。團建活動僅是其中的一小塊,我們還會向困難社工發放關懷經費,增強社工隊伍的凝聚力。”
兩年來,新區通過公益創投支持社會工作協會開展的“留心花園”項目,對幫助社工減輕職業壓力、保持健康工作心態起到了良好效果。新區還制作了社工主題歌曲——《我是社工》并拍攝MV,在新區300余名社工中廣泛傳唱,增強了社工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區還成立社工技藝協會,設置音樂、微電影、游泳、烘焙等多個特長和興趣小組,并配套經費為他們提供活動支持,極大地豐富了社工業余生活,激發了社工積極性和創造力。
(鄭永旭 王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