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2017年1月18日,“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資助儀式在京舉行,共有12家社會組織分別獲得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的環保項目經費資助,另入圍的8家社會組織獲得2萬元的經費支持。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杰表示,本次獲得支持的12個優秀環保項目脫穎而出,他們積極帶動了身邊的群體和個人加入到綠色環保的大軍中來,這也為2017年的項目開展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我們堅信,‘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項目未來能夠持續進行下去,支持更多優秀的環保公益項目,讓越來越多的環保先鋒脫穎而出,保護綠水藍天,大步邁向生態文明。”張丕杰說。
環保領域社會組織資助金額最大
“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是在環境保護部指導下,由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出資支持,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協辦的環保領域社會組織資助金額最大的公益計劃,目的是通過資助的方式來扶持我國環保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鼓勵和動員環保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發揮社會組織的有效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社會組織蓬勃興起,正在成為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組織中最活躍的環保民間組織,已成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環境保護事業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據統計,我國有環保社會組織3500多家,卻受限于資金支持嚴重不足,已經影響到這些機構的健康發展。因此這項資助計劃的實施有助于這方面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引導和助力我國環保社會組織開展環保項目和健康發展。
“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自2016年5月4日啟動以來,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共收到205份項目申請。為客觀公正地開展對項目的評審,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別制定了項目評審體系,把評審指標細化到三級。
建立了環保、公益、高校、媒體等領域評審專家庫,每次抽取5至7名不同專家分三級進行評審。第一級由205個申報項目中評審出50個,第二級由50個項目評審出20個并向社會公示。在此基礎上,組織了專家、媒體記者和主辦方工作人員組成的考察組,對分布在全國12個省16個城市的20個項目進行了實地的考察和確認,把考察到的客觀情況提供給第三級評審專家作為評審依據。2016年12月組織入圍的20個項目進行了現場答辯和評審,最后確定了12個項目分別獲得100萬元、50萬元和20萬元的資助,8個組織分別獲得2萬元的支持,資助金額共計506萬元。
環保社會組織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
這次受到資助的組織大多是長期以來開展民間環境保護堅守者、實踐者,獲得資助也是實至名歸。從這次受到資助的項目地域來看,從生態屏障的青藏高原到渤海之濱的沿海地區,從經濟發達的城市到邊遠的山村,地域覆蓋范圍大。從項目涉及的內容看,既有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項目,也有體現綠色、循環、低碳理念的實踐活動;既有保護水環境、土壤環境保護行動,也有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扶貧等具體的民生項目,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努力走向社會主義文明新時代。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多階段、多領域、多類型生態環境問題交織,生態環境與人民群眾和期待還有較大差距,提高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任務。全社會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正是這樣的環保公益行動。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傅雯娟在致辭中說,這次獲得資助的12個項目和8個社會組織是我國環保社會組織的代表和縮影。環保社會組織是我們環境保護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工作在基層,條件艱苦,缺乏經費,然而他們懷著對環境保護的熱愛和執著的精神,為環保公益事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環境保護是一項涉及廣泛的工作,只有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這項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我們的家園才能建設得更加美麗。
獲得資助的自然之友代表葛楓表示,這次得到資助很高興,解決了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困難。這些年來,一些民間組織相當程度接受了一些國外組織和企業的資助,大多用在能力建設和具體的項目上,暫時緩解了生存壓力問題。這次接受國內實力強大的基金會資助,對組織的健康發展和放手開展環保的項目有很大意義。
獲得100萬元資助的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興奮地表示,會再接再厲,把資助款用好、把項目做好。作為社團組織中最為活躍的環保NGO,不能缺席這場時代的變革,有責任、有義務擔當起動員民眾、引領社會的使命,帶動當地公眾共同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行動中來。
對公益領域進行全面的合作探索
2016年初,一汽-大眾正式向中國扶貧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捐贈1200萬元,并成立“新未來基金”。三方將共同關注綠色環保、交通安全、社區責任和賑災扶貧等領域,在公益行動資助、公益理念倡導和志愿者參與等方面進行合作模式的全面探索。
“新未來基金”希望通過基金資助、支持、引導社會組織與個人參與環境保護,并致力于培育全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風尚。本次“邁向生態文明、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項目,一汽-大眾共資助環保社會組織的506萬元,就是在環保領域重要的合作探索。
據了解,除了在綠色環保上的努力,在賑災扶貧領域,2016年南方水災發生后,一汽-大眾從“新未來基金”中緊急調撥200萬元用于災害救援行動。中國扶貧基金會使用該基金采購7789份糧油和993個家庭生活保障箱送往湖南溆浦、湖北紅安、貴州榕江等災區。
像這樣的項目在一汽-大眾還有很多,對于一汽-大眾來說,凡是社會急需的公益領域項目,一汽-大眾都愿意積極參與。為了能夠更加腳踏實地回饋社會,一汽-大眾還會根據實際需求尋找最專業、最權威的合作伙伴來開展合作。
張丕杰表示,在啟動這個項目之后,就一直非常關注那些入選的項目,在儀式上看了那些項目和社會組織的人,觸動很大。這是一群有信仰的可愛的人,做事很堅定,沒有私念,就是要守護好綠水藍天,是值得向他們致敬的一群人,每一個項目都值得尊敬。
評選過程當中有很多優秀項目,例如“保護長三角區”,這個項目雖然沒有入選,但同樣值得向他們致敬。“在這里我也呼吁,我們不能食用穿山甲,不能讓一個物種在我們不經意的消費當中滅絕。”張丕杰說,其實他平時工作很多,但只要涉及企業社會責任這樣的活動,再忙再累都會親自參加,從中感受更多的感動和教育。一汽-大眾做這些活動是希望更多的組織和個人都能參與進來,能夠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生態環境問題是一汽-大眾一直關注的問題,作為汽車企業,一汽-大眾把保護環境看做自己的重要責任,這不僅是為了樹立企業良好的品牌形象,更是為了讓公眾有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想借助一汽-大眾的示范作用,帶動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經銷商、供應商合作伙伴、車主等,共同為和諧汽車社會與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和諧共生的土壤上攜手澆灌長青樹。(徐輝)
鏈接
“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簡介
“邁向生態文明 向環保先鋒致敬”環保公益資助計劃是在環境保護部指導下,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協辦,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捐贈支持的環保資助公益活動,資助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開展的環保公益項目,旨在支持、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致力于促進全社會共同關心和參與環境保護,此次資助額為50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