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慈聯發布《2017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44單慈善信托產品已備案
2018-02-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2月9日,中國慈善聯合會在北京發布了《2017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作為我國慈善信托領域的權威研究成果,《報告》對我國慈善信托的年度基本情況、政策環境和發展特點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分析。
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共有24家信托公司和7家慈善組織成功備案了44單慈善信托產品,初始資金規模6.94億元,合同金額規模7.89億元。

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合影

中慈聯執行秘書長彭建梅致辭

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概還發布報告

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研究組副組長上官利青解讀報告

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李憲明主持
從期限結構來看,2017年的44單慈善信托中,設立無固定期限的有9單,5年期以下的有8單,5年期以上(含本數)10年期以下的有6單,10年期及以上的有12單,永續性的有7單。其中,5年期以上及永續性的慈善信托占比高達56.8%,顯示出慈善信托持久性的特征。
從合同金額來看,千萬元(含本數)以上的有6單,百萬級別的20單,百萬元以下的占18單,單筆初始資金規模最高為49200萬元,反映出慈善信托靈活、高效,可滿足不同委托人需求的特點。
從分布領域來看,涉及教育、扶貧、兒童、扶老、環保等多個公益慈善領域,其中扶貧濟困最受關注。
從備案地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均有設立慈善信托。東部完成的備案最多,達23單,占比52.3%,相比于2016年,中西部地區的慈善信托業務逐漸增長,已接近五成。
從委托人身份上看,有15單委托人是公司企業,占總單數的34.1%;有13單委托人是以慈善基金會為主的慈善機構,占總單數的29.5%;自然人委托共6單,占比13.6%;多種類委托人合作委托共10單,占22.7%。可以看出,委托人身份來源較為多樣化,企業和慈善機構仍為主要力量。
報告指出,2017年慈善信托在多方面取得創新突破。一是慈善信托參與方的創新,“長安慈—民生001號慈善信托”首次實現由銀行發動客戶做慈善信托,并由銀行作為慈善信托財務顧問的實踐模式。二是慈善信托資產類型的創新,國內首單股權慈善信托“國投泰康信托2017年真愛夢想2號教育慈善信托”、首單藝術品作為信托財產的慈善信托“萬向信托-藝酷慈善信托”落地。三是家族慈善的創新,“中信·何享健慈善基金會2017順德社區慈善信托”、“長安慈·民生001號慈善信托”實現了針對高凈值人群的慈善信托。四是慈善信托慈善項目創新,“長安慈·楊凌精準扶貧慈善信托”實現了“精準扶貧”,“中航信托·綠色生態慈善信托”是國內首單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慈善信托。五是慈善運作模式的創新,“幸福傳承慈善信托”作為國內首個雙層信托模式的慈善信托成功落地。
報告在總結中提到,2017年,信托公司和慈善組織的多樣化實踐探索,充分展示了慈善信托的發展活力。隨著慈善信托財產登記制度、稅收優惠制度等政策的不斷完善,公眾的認知度將不斷提高,業務模式將更加多元,相關理論研究和創新探索將持續深入。
該報告由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托委員會編制。該委員會于2016年成立,是我國首個慈善信托的行業聯合體。 2017年,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托委員會針對行業熱點,舉辦了多場慈善信托研討會、培訓會,并發布了《2016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英國慈善委員會指引》(中文版)等多項研究成果。(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