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蘇漪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眼下正值全國“兩會”召開,如何發展鄉村教育、保證鄉村留守兒童教育資源分配,又一次成為社會關注的鄉村熱點話題。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
而同日,已在過去兩年間助力百萬名鄉村學生獲得優質教育的公益項目“互+計劃”,在數十萬學生的共同參與下,于江西寧都迎來了新一年的開學典禮。
8名學生、2名教師、距縣城約70公里、教育資源薄弱——這是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徐會教學點的教學現狀,也是眾多偏遠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然而,新學期的開學典禮當天,徐會教學點卻熱鬧非凡。
北至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紅希望小學,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托萬阿熱勒小學,南至海南省儋州市頭佑小學,東至上海市民辦唐四小學,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所類似學校的數十萬學生通過網絡直播互動,與徐會教學點的孩子們共同迎來新學期的第一天。
正是公益項目“互+計劃”推出的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給他們帶來這樣一場不一樣的開學典禮。
2016年3月15日,“互+計劃”匯聚社會各方力量,為鄉村學校提供大規模可參與的高品質課程,迄今已逾千節。新學期,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聯合15家課程單位,每周提供彩虹花和閱晨讀、夏加兒美術、酷思熊閱讀、外教英語、韻律舞蹈等22課時的優質公益課程,全國各地具備基礎網絡條件的鄉村學校均可免費參與。
這是“互+計劃”連續第三年借助網絡在每學期舉辦美麗鄉村開學典禮。據不完全統計,本年度春季學期的開學典禮得到了河南三門峽市教育局、江西贛州寧都縣教育局、甘肅酒泉金塔縣教育局、甘肅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教育局、云南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教育局等20多個地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而江西贛州寧都縣教育局則是最早參與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的區縣教育局。在2016年11月29日的“全國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經中央網信辦推薦,寧都縣教育局與滬江“互+計劃”簽訂互聯網教育扶貧協議,成為“互+計劃”第一個正式簽約的國家級貧困縣。2017年,寧都縣試點推進“互+計劃”,由最初的17所鄉鎮小學擴展到全年115所鄉鎮小學參與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程,每周有近6000名學生從中受益。
區別于傳統支教與物質資助的方式、區別于針對個別學校和個別學生的支持幫扶,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為鄉村學校解決素質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真正讓鄉村學校連接起可持續的優質教育資源。兩年時間,美麗鄉村網絡公益課堂已經連接起全國30個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學,影響百萬鄉村學生。
2017年,滬江又在這一基礎上推出“雙師”模式將線上和線下資源結合:在線上,互聯網教育企業在一線城市匯集優質的教師資源,負責遠程授課;線下則有一位助教負責做好學情分析、答疑解惑、維持秩序、批改作業等工作,輔助線上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這一模式從技術上解決了直播教學模式的缺陷,更為重要的是,它化解了線上線下師資的“零和”矛盾,促成了兩者相輔相成的“共贏”局面。
在今年的開學典禮上,“互+計劃”還宣布與凱迪拉克共同推出“小獅子計劃”,專門用于激勵參與“互+計劃”和青椒計劃(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的鄉村教師。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將有1400名善于利用網絡學習并改變鄉村教育的優秀教師獲得“小獅子獎”,獎金3000元至10000元不等。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開學典禮上數十萬鄉村孩子同唱一首古詩《苔》,聲音久久回蕩在鄉間。(蘇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