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2018年5月23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新成長計劃”啟動儀式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調研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理事長趙東花出席活動并為首批“新成長計劃公益合作學校”頒發證書。
注重兒童能力培養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黨中央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重中之重來推進落實,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地區差距。在此背景下,“新成長計劃”應運而生。
與物質資助、硬件改善類型的教育扶貧項目不同,“新成長計劃”注重新時代兒童人文的滋養與浸潤、智慧的開發與啟迪、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通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浸入式、探究式學習活動,促進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改善教育軟環境,培養提高兒童少年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以實際舉措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從項目發起初衷、理論基礎、項目特色和項目管理等四方面做了簡要介紹,重點闡述了“新成長計劃”以文育人,通過項目合作學校的傳幫帶擴大社會效應,利用智庫推動知識有效傳遞,授人以漁激發內生動力,幫助貧困地區少年兒童染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引領、幫助兒童少年立大志、求新知,當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重視傳統文化教育
作為發起方之一的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表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移動互聯網原生技術正在深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騰訊一直秉承“科技向善”的價值觀,期待通過“互聯網+公益”的方式,將“科技+文化”的理念運用于“新成長計劃”公益項目,共同推動文化傳承事業不斷前行。
為確保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和有效性,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委托北京師范大學在黑龍江、內蒙古、河北、四川等29個省(區、市),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的現狀課題研究。根據研究成果,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鄭葳副教授在活動中發布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現狀調研報告》。
該報告在分析總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梳理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進一步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課程頂層設計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改進建議,為實施“新成長計劃”提供了現實依據和理論支撐。
儀式中,與會領導共同啟動“新成長計劃”,并為北京市海淀區打工子弟學校利民小學學生代表贈送了圖書資源包。
未來,“新成長計劃”將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幫助貧困地區少年兒童了解家鄉,熱愛祖國,實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中國、看世界。(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