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慧婧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終端、云計算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深度應用,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有機結合已成為大趨勢和行業潮流,更是各行業創新和升級十分熱門亦至關重要的路徑選擇。在公益行業,以阿里巴巴公益的95公益周和騰訊公益的99公益日為代表,互聯網平臺的公益活動不斷激發著全民參與公益的熱情。“互聯網”和“公益”的聯袂,對中國公益慈善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
在此背景下,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標志著“互聯網+”上升至國家戰略。而在近日,民政部正式印發了《“互聯網+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未來三年依托“互聯網+”推動社會組織發展的路徑已清晰可見,這勢必將對整個公益和志愿服務行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當下的志愿服務領域,眾多企業、政府、社會組織等仍面臨著以人工臺帳的方式管理志愿者,耗費大量時間、人力、經費且成效不彰,志愿者和志愿服務崗位供需的信息不對稱無法有效對接,志愿者在安全、保險、培訓、記錄等方面得不到足夠和有效的保障和激勵的志愿服務管理現狀。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多款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問世,這是良好的趨勢。但是這些信息系統基本都采用平臺式的模式,無法定制,不能滿足個性化需求,一方面無法實現社會組織的獨立宣傳界面,另一方面,操作繁瑣,志愿者進入本地組織和志愿服務項目界面,需要進行多步操作。更重要的是很多社會組織存在數據安全性的顧慮,因為數據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不能隨時監測和處理相關數據。
在此背景下,為大幅度提升社會組織的志愿者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眾澤益聯合志多星科技于2017年推出了國內首款為社會組織專屬定制的志愿者管理系統。
該系統覆蓋全國范圍,并且已經在多個地區落地。據悉,志多星平臺著力打造十大功能優勢,力圖解決各類組織的志愿服務管理核心難題,并以嵌入微信服務號的方式,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實現快速、安全、便捷的在線志愿者項目、團隊管理。同時,志多星平臺可以通過個性化訂制滿足應對各種不同的場景需求,且一站式提供保險、培訓、記錄、激勵回饋等服務,信息無縫與官方數據平臺對接,助力使用者輕松發起項目、組織志愿者參與、靈活打卡、成果心得交流分享并設定志愿激勵回饋,并可隨時查詢、導出全部數據,有效提升公益項目管理與志愿者管理的協同效率,更好地為公益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公益體驗。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近3000家組織和團隊使用了志多星系統,普遍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和認可。志多星期待通過專業引領和技術革新進一步為中國志愿服務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張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