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2018年12月18日,“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社區和生物多樣性項目”成果報告會暨“應對氣候變化企業可持續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辦。會議總結了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及森林碳匯扶貧示范項目成果與經驗,探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挑戰,希望共同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中國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堅持可持續發展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是諾華的核心戰略之一,環境保護則一直是諾華履行企業責任的重點關注領域。
2010年,諾華全球的“抵消碳足跡”項目從阿根廷、馬里來到中國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該項目位于以大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為主要保護對象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覆蓋的均是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被采伐后沒有得到有效恢復的退化土地。自2011年至2018年,在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以及各個林業管理部門的組織實施下,項目克服了高海拔、自然條件惡劣,林牧沖突等多種困難,在4095.4公頃的土地上栽植和補植冷杉、云杉、華山松等各類苗木約2100萬株。
項目計劃投入建設資金1億元,由諾華集團、地方政府和社區配套共同完成。8年來,諾華已累計投入850萬美元。目前項目整體已經覆蓋甘洛、越西、昭覺、美姑和雷波五個縣及馬鞍山、申果莊和麻咪澤三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包括17個鄉鎮26個村,受益村民中有97%的人口為少數民族。
為大山深處帶來多重效益
目前,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項目地塊樹種長勢良好,植被也逐步恢復,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同時,該項目增強了保護區之間及其周邊緩沖帶和走廊帶森林的連通性,擴展和改善了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項目預期還將在未來30年內吸收大氣中120萬噸二氧化碳。
除了環境保護,回饋社區、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也是諾華實施此項目的重點關注方向。通過參與植樹造林和森林管護,當地村民不僅獲得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貧困社區的收入,增強了社區百姓種苗培育、造林的技術和森林管護的技能,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當地百姓的生態保護意識。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兼)劉宏葆表示:“項目的實施不僅在增加森林碳匯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也對社區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了積極影響。”
作為本次項目的NGO合作方,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馬晉紅表示:“與諾華合作進行川西南碳匯項目,我們期望將其打造為以自然為本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典型案例,真正讓生態環保效益顯現,實現當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諾華集團(中國)副總裁陳小晶談到:“諾華川西南林業碳匯項目的未來依然任重而道遠。在長達30-50年的森林管護期,還需要大家共同持續努力才能最終完成項目。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諾華愿意攜手政府和社會各界,一起為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這也是諾華全球減少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更是諾華對中國的長期承諾與貢獻。”
她表示,諾華將秉承“扎根中國,承諾中華”的理念,以實際行動助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環境可持續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