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
建縣100余年歷史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古稱“龍泉”),中國紅與古跡交相輝映顯得格外耀眼,這里厚重的人文歷史與脫貧攻堅任務交至。
盆珠村是該縣“十三五”重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0余戶,青年大多外出務工,形成老人、孩子留守家鄉,脫貧任務艱巨。
3月14日,當地一所關愛老人兒童的活動中心建成啟用,為這個“十三五”重點貧困村持續、穩定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是長江商學院在國家民政部掛職干部幫助下,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多家機構捐資建成的愛心場所,將極大豐富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這也是該院繼“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井岡山教學基地”、“善茶”項目等一系列精準扶貧舉措后,推進“教育+產業+健康”三位一體商學院精準扶貧新模式的又一探索。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管理學教授閻愛民表示:“扶貧不僅在于經濟,更是對人們心靈和精神上的慰藉,這是扶貧極其重要的方面。”
小資金帶來的“大收益”
2017年,閻愛民隨民政部掛職干部來到盆珠村調研扶貧,接連走訪多個村莊后有著特別的發現——留守老人一天中大部分時光都坐在馬路牙子上聊天,孩童下學后無處可去,路邊隨處嬉戲,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匱乏。閻愛民覺得,這與當地群眾家里無青年勞動力或勞動力外出務工有著關聯。
讓鄉村振興、讓老有所依、讓幼有所養,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以商業擅長的長江人心中浮現,建立一所群眾活動中心,配置相應器材設備,讓老人、孩童均有去處,滿足群眾精神文化所需,成為了長江人心系老區的扶貧切入點。
2018年1月6日,長江商學院吉安市遂川縣泉江鎮盆珠村“精準扶貧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包括“關愛留守兒童、老人活動愛心公寓”、為老人提供營養餐的“一個雞/鴨蛋”項目、針對地質災害突發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博愛家園”項目,共計資助91萬元人民幣,這也成為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的首筆支出善款。
2019年3月14日,由長江商學院出資91萬元,“領航井崗”企業家高級研修班兩批學員捐款20萬,長江商學院校友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及當地政府共同聯合共建的愛心家園落成。
閻愛民表示:“建立活動場所,讓群眾生活愉悅。身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們,看到在家留守的父母、兒女生活安逸,有人關懷,更加強了青年人在外打工的信心,增加收入讓家庭生活改善變得更快,這是情懷上的暖心之事。另外,扶貧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扶貧,更是對老人孩子的關愛,心靈的慰藉,這更顯出扶貧的意義。”
“中心的建成,還給長江校友樹立了典范,小小投入就能解決大大問題,力圖將來帶動更多善舉,為脫貧攻堅做出更大貢獻。”閻愛民補充道。
商業帶動產業扶貧升級
“善茶”項目是長江商學院踐行社會責任的又一個公益項目。
2018年,“長江人”以“精準扶貧”為方向開辟了新的公益探索。長江公益平臺精準扶貧項目——“善茶”,該項目秉承以商業模式做公益的可持續公益理念,以“精準扶貧”為模式對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的茶產業實現定向扶持。
2018年4月20日,長江商學院EMBA校友支紅受學校委托執行“善茶”項目,先后5次往來于遂川縣考察茶山,幾番討論后確定用商業模式進行公益創新。
首先,用等同于當地市場的價格在當地采購優質茶葉進行加工銷售,提升品質,獲得更高收益。其次,將所有銷售收入,通過捐贈用于扶持當地茶產業發展。
“狗牯腦”茶是當地一種優質茶品牌,受到政府青睞,茶山種植面積由原先6萬畝擴展到17萬畝左右,未來2至3年將產出大量茶清,但茶清并非即時農產品,還需再加工后方可銷售。慢慢的支紅發現,這個被當地人看好的品牌在區域與全國的銷售中呈現較大差異。當地可謂頗具影響,但全國顯有知曉,而一個區域又較難承載如此大量的茶品銷售任務,幫助“狗牯腦”茶的銷售從區域擴展至全國成為支紅團隊的首要任務。
通過將茶葉品牌進行重新塑造,在各大電商平臺“天貓”、“京東”分銷推廣,長江各大校友會的積極購買,一個將“狗牯腦”茶包裝為“善茶”的品牌被有序構建,為“狗牯腦”打開銷路,由“區域茶”逐漸上升為“全國茶鋪平道路”。
目前,首批“善茶”項目銷售所得26萬元善款,已全部捐贈至長江教育發展基金會。
支紅說:“品牌走出去,需要完備的產業鏈條和技能優越的技術工人,人才就很關鍵。”
目前,“善茶”項目團隊與福建漳州科技學院簽訂了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協議,將從貧困家庭中,篩選一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資助至學院學習,培養茶專業技術人員。學成后,留于當地實踐或回鄉發展。
支紅說,“我們希望用善款資助更多貧困家庭走出去,學習專業知識回饋江西茶產業。”
啟迪向善的腳步
2017年12月12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組織在民政部登記的部分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和民政部部管社會組織連續召開四場社會組織參與深度脫貧座談會。
閻愛民在會上表態:“將積極響應民政部號召,在相關部門指導下,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公益慈善項目。長江人對商業比較熟悉,為了2020年這場攻堅戰,長江校友愿意拿出資源讓幫扶地的農戶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早日奔小康。”
閻愛民的這句話使長江人拿出了滿滿誠意。在接下來的幾次接洽中,紅色革命老區江西吉安遂川縣成為長江人扶貧的主戰場。“領航井岡”企業家高級研修班、“井岡山教學基地”、“善茶”項目等一系列精準扶貧項目紛紛啟動。
商業是長江人的強項。
利用優秀的商業模式,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實現利益最大化,這條路的效果較易顯現。另外,一條全公益屬性,人心向善的慈善之路,長江人也從不缺席。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強調脫貧攻堅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為人民謀幸福的實踐過程要“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
“關注老區群眾實際需求,豐富精神生活,改善生存環境,客觀上鼓勵遠在他鄉打工子女安心工作,這是純公益。通過援助老區讓學生們認識善舉,人心向善,啟迪學生心里美好愿景和心靈向善的角度。”閻愛民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要做的就是這個東西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能夠看見那些老人、孩子的笑臉,使他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這件事兒本身跟生意沒有關系。”
閻愛民認為:“一個機構從長遠角度出發,踐行公益慈善一般不會引起公眾注意。但長江人在乎一種價值投資,讓校友和學校衡量出這是長江人的情懷,長江人把社會責任作為價值觀的重要部分,這是學校和校友的精神家園,也是長江人精神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關注社會,給他人帶來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