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相闊
還記得那部口碑爆棚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嗎?或許我們不會親身經歷電影中的場景,但對于全人類來講,一次次真實的環境危機擺在眼前,觸目驚心!經歷過大火的亞馬孫雨林滿目瘡痍,扛不住高溫的奧喬屈爾冰川最終消逝,全球氣溫扶搖直上,物種加速滅亡,極端天氣頻發,氣候變化悄無聲息地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現代工業發展過度依賴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其燃燒后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增強及全球變暖。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較多,所占比例最大,減少碳排放對緩解氣候變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顯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創記錄,高達330億噸,同比增長1.7%。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始終保持在高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加也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因素之一。
自“十二五”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法規,用于指導和規范全國和各地的碳減排及節能工作:2009年,國務院決定將“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年7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2011年8月,國務院下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十四五”時期,全國能源行業也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等。
近期,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北京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聯合舉辦的“科學碳目標倡議培訓交流會”在京召開,來自能源、通信、零售等行業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科學碳減排,有效減緩全球變暖。
交流會上,作為碳排放減排的優秀企業代表,沃爾瑪中國可持續發展負責人房瑩做了精彩分享。她指出沃爾瑪計劃通過“10億噸減排項目”與供應商合力在2030年前將其在全球業務價值鏈中產生的排放減少10億噸,承諾2030年前將其中國業務價值鏈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00萬噸。集團所有門店從使用再生能源、優化制冷系統、改造空調系統、更換照明系統等方面進行可持續運營,并在農業種植、廢棄物、包裝等六類生產中進行再次優化。
迪卡儂作為全球知名體育零售商,于2018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正式宣布將在2026年全球門店和倉庫使用的電能實現100%源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迪卡儂職能經理胡志鵬在會上表示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景,迪卡儂做了科學、標準的碳足跡分析,并根據其在產品和供應鏈不同的碳排量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減碳計劃行動方案。
既要完成國家和集團公司節能減排的指標,又要保障經營收入和利潤,中國移動在近些年中,摸索出一條合適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移動長期開展綠色行動計劃,緊跟國家政策,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新信息技術打造“藍天衛士”信息化應用,為200多個地方政府提供大氣污染防治信息化支撐,提供了環境監控的實時性和準確性。
連續11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華為,是中國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先驅者,其在2018年報告中指出,華為將聚焦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四大可持續發展戰略。華為致力于通過創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促進各行業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牽手供應商開展制定綠色伙伴計劃,共建低碳社會。
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具體安排。從各國政府間的合作再到各領域企業的自主行動,各個行業都在以實際行動努力控制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減排工作不僅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更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極強的工作。各企業,特別是碳排放強度較大的企業更應審時度勢,深入了解全國出臺的碳市場和排放政策;做好企業碳排放數據核算;發掘內部減排潛力的同時,盡快布局減排技術的研發;探尋符合企業實際的減排途徑,有的放矢地開展碳減排工作,為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正如沃爾瑪和迪卡儂兩家企業代表在分享中不約而同地提出,雖然更換設備會導致企業前期投入增加,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是對企業有益的。“碳含量減排”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勢必推動中國創新事業的發展,更是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及人類生存環境的改善貢獻力量。(相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