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近日,四川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迎來數位特殊的客人——著名老一輩歌唱家李光羲、姜嘉鏘、卞小貞,青年歌唱演員曹星兒以及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等。他們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參加“慶祝新中國70華誕暨傳統文化進校園、攜手奮進新時代文藝活動”,與宜賓職業技術學院13000多名學子同唱經典頌歌。
不忘初心
坐在觀眾席中的8位小朋友成為了當天演出中最受人矚目的“特殊觀眾”。他們不僅是李光羲等老藝術家們專門請來的“特殊觀眾”,還是老藝術家們“不忘初心,文化扶貧”的對象——他們是來自四川宜賓市屏山縣夏溪鄉新橋村新彝民族希望小學的彝族貧困兒童。這次公益演出,不僅讓老藝術家和孩子們三續前緣,更讓大愛不斷延續傳承。
在這場公益演唱會上,美妙的歌聲融合著濃濃的愛意。李光羲等老一輩藝術家與來自宜賓市的歌唱演員、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同臺演出,體現了老藝術家對藝術執著的追求與責任。
李光羲演唱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姜嘉鏘演唱的《贊歌》、卞小貞演唱的《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引起了師生們的強烈共鳴;師生們跟著90后歌手曹星兒表演的《紅旗飄飄》齊聲歌唱;李金斗表演的相聲《歡歌笑語》則讓臺下“歡聲笑語”不斷;李光曦和曹星兒與8名孩子一起手拉手合唱的《牽手》等曲目,更贏得了全場掌聲。
師生們通過欣賞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除了感受到優秀藝術文化的魅力,更加激發了師生愛黨愛國、愛民的熱情,增強了師生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尤其是師生們在得知李光羲等老藝術家們“不忘初心,文化扶貧”的感人故事時,更被這種大愛與情懷所打動。
藝術家責任
91歲的老藝術家與這些彝族兒童有何淵源?談起老一輩歌唱家李光羲的文化扶貧路,就要說到4年前的2015年的5月,李光羲應邀到四川宜賓的屏山縣夏溪鄉的茶山參加文化與教育扶貧研討會。夏溪鄉地處海拔1500米的高山之中,而新橋村又是夏溪鄉最偏遠的村莊,只有一條狹窄的山路與外界相通。全村有800多名彝族同胞,主要以種茶為主業。
在山頂上,李光羲看到了一所小學,這是新橋村的新彝民族希望小學。這里只有一間簡陋的教室,教室只有8個學生,最小的4歲,大的也就六七歲。李光羲一問才知道這是一個類似學前班的學校,孩子10歲后才能到幾十里以外的學校正式住校上學。最令他感動的是,學校里只有一位老師,在特別簡陋的教室里,依舊非常認真地教這8名學生。李光羲在現場,深情地為老師和孩子們演唱了那首著名的《祝酒歌》。
于是,改變宜賓屏山縣夏溪鄉貧困現狀,讓8個孩子感受到大山以外的世界,并對他們教育有所幫助,便成為了李光羲的一大心愿。于是,他決定自費請孩子和他們的老師來到北京,并親自聯系一些老藝術家,共同為孩子們舉辦一場義演。于是李光羲、于淑珍、劉秉義、姜嘉鏘、耿蓮鳳、胡寶善、尤泓斐和宋雪等藝術界的前輩們,用自己的愛心與歌聲,一起呼喚全社會關注屏山茶鄉的貧困小朋友的成長,關注茶鄉茶農的生產生活現狀。
李光羲認為,自古以來音樂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重要。“我們歌唱家沒有別的本事,只有為孩子們唱歌,讓他們幼小的心靈感受到藝術的陶冶,感受到藝術家的關愛。”李光羲說,這對他們的一生也許是不可磨滅的記憶,“我想就這樣做一點點事,盡一份我們音樂家的責任。”
傳遞愛心
也正是這份責任,才有了8位彝族貧困小朋友的北京之行,讓這些連縣城都沒有去過的孩子們第一次來到北京,并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故宮等地留下了印記。讓孩子們更難忘的是,臨走前的那一晚,他們在李光羲家里非常開心地吃了一頓餃子。
一晃四年多過去,當年的8位藝術家有些年事已高,有些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李光羲依舊忘不了大山里的孩子們,他始終記得對孩子們的承諾。因此,才有了這次相聚在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的“共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讓愛延續”的文藝演唱會。
10月17日正值國家“扶貧日”,李光羲再次向8名孩子捐款1萬元,資助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90后演員、歌手,曹星兒沒有經歷過老一代藝術家艱苦卓絕的生活歷程,但在老藝術家的影響下,曹星兒也為孩子們購買了精美的書包和學習用品。此外,她還經常利用拍戲工作的業余時間投身扶貧工作,參加各類獻愛心扶貧活動,先后走訪了西藏、廣西、內蒙古、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
這次由老藝術家領銜的文化義演,還激發了同學們要盡己所能助力扶貧攻堅的決心。宜賓職業技術學院13000多名學生紛紛表示要學好技術、愛國敬業、報效國家和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