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臣倍健探索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新模式
2013-09-04 來源 :公益時報網??作者 : 徐輝
近日,“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在京正式啟動。據悉,相比日本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營養師指導配餐,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市縣甚至連一個營養師都沒有,我國在營養改善進程方面相對滯后,尤其貧困地區兒童生長發育不良乃至罹患疾病等現象仍然較為嚴重。
為此,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湯臣倍健共同發起“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致力通過希望小學營養教師培養、營養知識課堂等方式,向當地師生、家長普及營養知識和可持續地改善希望小學學生的營養狀況。湯臣倍健營養學院將為希望小學老師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考取國家公共營養師資格證書、成為我國第一批希望小學的營養“傳教士”,為貧困地區師生及家長帶來持續的營養改善。
作為我國首個培養希望小學營養教師的公益計劃,本次活動也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啟動儀式上,100家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作為首倡單位通過各自的新浪認證微博帳號聯合轉發項目啟動微博,共同倡議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營養支教”計劃。
湯臣倍健公益大使姚明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湯臣倍健、中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營養學會等相關代表出席儀式,呼吁社會關注和共同促進我國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兒童營養改善事業。
營養知識匱乏影響兒童成長
根據“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項目組前期的調研,由于營養的失衡和缺乏,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生長發育不良乃至罹患疾病等現象普遍存在。《中國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報告2013》顯示,我國農村7~15歲學生中,約1200萬人貧血,1800萬人低體重和營養不良。與城市同齡男生相比,農村7~15歲男生平均矮3.2厘米,輕3.8千克;女生平均矮2.7厘米,輕2.4千克。而中國中西部貧困農村學生身高更矮、更輕。
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健康問題嚴重的深層次原因是營養食品及營養知識的雙重匱乏。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涂猛表示:“希望工程長期致力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我們發現,除了食物的匱乏,貧困地區營養知識的匱乏也是導致這些孩子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介紹,許多貧困地區學校因為硬件設施和人員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學生無法“吃飽飯、吃熱飯、吃好飯”,限制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效果的最大化,成為農村學生營養改善的瓶頸。
“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項目組在啟動前赴多家希望小學調研,發現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普遍存在缺乏基本營養常識的現象。廣東南雄市的一希望小學校長表示,當地9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情況普遍,孩子營養不良現象顯著,但當地缺乏可咨詢的營養專業人才。有學生家長也表示,小孩體質不好,但卻不知道如何從營養上改善。而更多的家長的意識還停留在“小孩子把米飯吃完吃飽就好了,吃不吃其他的不重要”的階段。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表示,貧困地區兒童由于食物種類及營養知識的雙重匱乏,導致生長發育不良將會對其以后的成長發育及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智力受損是不可逆的,將難以彌補。
湯臣倍健公共事務部總監、營養支教項目執行組長陳特軍表示,去到希望小學走訪后,讓他感觸很深。其中,在云南瀾滄的一所希望小學,一個孩子因為嚴重缺鈣而導致佝僂病,骨骼嚴重變形,而孩子的家長卻不知道通過補鈣來改善這種癥狀。正是因為營養知識的匱乏,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健康,甚至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調研結果顯示,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關口,而營養知識的匱乏更成為影響當地兒童健康成長的“最魁禍首”。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湯臣倍健共同籌備并啟動“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湯臣倍健將在3年內投入近千萬款物,以及提供相關專業資源,將向青基會、湯臣倍健在全國范圍援建的希望小學捐贈營養品,開展營養知識課堂,并創先首批為15個縣的300所希望小學培養300名營養教師。
首批培養300名營養教師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涂猛認為,“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具有劃時代意義,它將嘗試摸索出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的新模式,乃至可以推動我國營養改善的進程。
2011年,我國針對部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啟動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為他們提供膳食營養補助。涂猛表示,由于農村中小學食堂普遍存在沒有廚房或廚房條件落后、設施陳舊、衛生環境差,廚房設備更是缺口巨大,呈現“有米無鍋”的局面。學校沒法開餐,政府的3元錢沒法變成孩子的營養餐。借助希望工程希望廚房項目提供的設備,學校開餐成為可能。“現在我們再次推出鄉村營養師培訓計劃,是對希望廚房項目的補充和升級,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在‘希望廚房+營養午餐+營養教師’的套餐解決方案推動下,孩子們的營養狀況一定會得到改善。”
我國可以有效對國民進行營養膳食指導、營養知識普及的營養專業人才的總量與人口總數的比例嚴重不平衡,遠遠低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據統計,中國每65萬人才“共享”1名營養師,國內的專職營養師大多數在醫院、疾控中心等專業醫療機構就職。“鄰國日本幾乎每個學校都有營養師指導配餐,但在我國絕大部分縣連一個營養師都沒有。營養教師尚屬空白,因此需要盡快加大營養師隊伍的建設。”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介紹,“目前我國人均GDP已達3000美元,正式膳食營養結構迅速變化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加以正確的營養指導,將有助于預防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
希望小學營養教師可為當地師生及家長提供可持續性的營養健康知識普及,從而讓他們獲得更為便利而長期的科學飲食指導。許多貧困地區雖然經濟條件落后,但當地物產豐富,通過營養教師的指導,孩子及家長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營養豐富的食材,達到飲食營養均衡。如果學校出現因營養缺乏或失衡導致疾病的學生,營養教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和給出科學的建議,讓這些孩子盡早得到營養干預,避免因錯失時機造成終身遺憾。
“希望工程湯臣倍健營養支教計劃”首批培養的300名營養教師也是我國第一批希望小學以及鄉村地區的營養教師。湯臣倍健營養學院將為之提供專業培訓,并幫助其考取國家認證的公共營養師資格證書。湯臣倍健副總經理陳宏表示:“我們希望以這個項目吸引和匯聚社會力量,關注我國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兒童營養改善,最終讓營養教師能走進每一所學校,讓孩子們‘營’在起跑線,擁有健康的身體迎接未來的挑戰。”
湯臣倍健公益大使姚明在現場的互動環節稱,他深知營養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這個項目最打動他的就是對希望小學營養教師的培養,他們將會是孩子們營養的“守望者”。(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