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賈強
360副總裁于光東(左)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和聯合國發展規劃署的負責人共同啟動活動
今年2月份以來,持續不散的霧霾一度籠罩我國約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數億人口身陷十面“霾”伏之中。霧霾的背后是我國異常嚴峻的環境惡化問題,每個人都成了空氣污染的受害者。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團體逐步加入到環保公益大軍之中。
3月11日,國內領先的搜索引擎360搜索(so.com)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即日起啟動主題為“播種綠色、SO獲藍天”的網絡植樹公益活動,號召網友通過360搜索參加網上植樹,匯聚微小力量,一起來為我們的環境改善作出貢獻。
植樹綠化迫在眉睫
最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引用《美國科學院院報》的研究,談到了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關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塵濃度研究顯示,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區別,淮河以北人們的預期壽命短了5.52年。因此,灰霾濃度每立方米增加100微克,預期壽命短三年,“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證明”。該項研究還指出,1990年代,中國北方的空氣污染已經減少了人們合計25億年的壽命。
來自360搜索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網民搜索“防霧霾”相關的詞語,集中在“空氣凈化器”、“口罩”等,而和“植樹綠化”相關的并不多。這意味著大部分國人更多采用了凈化器、戴口罩等方式來減少空氣污染造成的健康傷害,這顯然只是治標之策。只有從根本上保護自然環境,才能讓我們呼吸到健康的空氣。
“治理霧霾不能和植樹造林割裂開來,森林是吸收污染、凈化環境的中流砥柱。”中國綠化基金會負責人表示。據介紹,以每畝森林7立方米的蓄積量計算,每畝森林每年能吸附粉塵4.2噸,放氧11.34噸,吸碳12.81噸。加之植物葉片可通過氣孔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氣態無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是天然的空氣過濾器。
網絡植樹降低公益門檻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根據《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我國適齡公民每年每人都要植樹3到5株,但實際情況卻是全民義務植樹參與率不高。中國綠化基金會負責人表示,主要原因不是公民沒有植樹熱情,而是受到諸多現實條件的限制。尤其對于大部分上班族白領而言,請假去遠離城市的地方植樹,本身既不低碳,也不現實。而360搜索推出的網絡植樹活動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約束,大大提升了公眾參與度。
“從本質上講,360公司追求的綠色理念,和中國綠化基金會積極推動的植樹綠化工程是一致的。”360董事長周鴻祎表示:“綠色是360的企業顏色,也是360搜索的logo色。在互聯網世界中,綠色代表著安全、干凈,在現實世界中,綠色代表著生命、活力和健康,我們期望360對于綠色安全的追求,不僅體現在虛擬世界上,也體現在現實世界中。相信通過和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發起網絡植樹活動,會提升網友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參與植樹綠化的積極性。”
360副總裁于光東表示,為了吸引更多網友的積極參與,擴大公益活動的影響力,本次網絡植樹活動一方面降低了參與門檻,用戶只要通過360搜索(so.com)搜索“植樹”、“種樹”等相關的詞語來參加本次活動,就可以得到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樹,并且這棵樹會在現實中被種下,種樹的進展會及時通過郵件反饋給植樹發起者;另一方面,活動引入了社交媒體的分享機制,用戶只需分享到新浪微博、微信、豆瓣、人人網等社交網站,獲得5位好友的支持,360就會幫網友在現實中種下一顆希望之樹。于光東說:“這種活動機制,可以讓網友觸發社交分享,分享網上種樹樂趣的同時,在好友間相互傳遞環保公益的愛心。”
追求可持續公益
環保公益行動在中國層出不窮,但不少活動往往虎頭蛇尾,甚至淪為一場“環保秀”,這樣對于需長期持續的環保事業,其實幫助作用不大。360搜索充分考慮到網絡植樹活動將可能遇到的困難,因此在開始前,就進行了周全縝密的考慮。
首先是網絡植樹平臺,對網友種植成功的樹苗,進行了ID標識,網友可以給樹苗取昵稱,以及對樹苗的生長狀況進行了解。360公司會在網絡植樹活動結束之后,組織員工和中國綠化基金會一起,到唐山等區域完成樹苗的種植。
其次,360搜索還會對樹苗未來的成長進行管理維護,并確保樹苗的成活率和未來的茁長成長。待到2015年,網友也可以通過360搜索的網絡植樹活動專題了解和查詢今年這一批樹苗的生長情況。
“目前全國植樹綠化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公民參與門檻高,企業公益又缺少可持續性。”于光東表示,“植樹造林不光是國家的義務,也是企業和每一位公民的義務,我們希望更多的企業和公民投入到植樹造林中去。360搜索的本次網絡植樹活動,既降低了公眾參與門檻,讓億萬網友踐行了綠化心愿,也讓企業結合自身產品貢獻了一份公益力量,同時幫助綠基會的環保公益持續開展下去。我們希望這種三方共贏的公益模式,能夠給同行提供更多的借鑒。”(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