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一、項目背景
隨著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及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成為重要辦學模式。在這些學校,大量孩子每周要住校五天,而學校又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種群體性傳染病的高發場所,因此,區別于城市中小學校周邊有完善的社會醫療服務場所,能夠提供及時、完備的健康保障,農村寄宿制中小學校特別應具備對學生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負責的能力。
早在1990年,原國家教委、衛生部聯合下發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第22條規定:城市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心小學和普通中學應設立衛生室,按學生人數的600:1比例配置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學校應當配備可以處理一般傷病事故的醫療用品。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第17條規定,中小學要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設立衛生室,配備校醫或專(兼)職保健教師,在衛生部門指導下開展學校衛生工作。
但是,現實中,一些農村中小學醫務室建設卻不盡如人意,大部分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沒有衛生室和專業的保健醫生。即便存在,也基本上是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低、醫務室硬件配備不齊全、部分設備老化疏于維護、藥品流轉緩慢等現象。據教育部統計,全國中小學衛生室合格率不足20%(設備配備基本能達到政策要求60%以上的,都算合格)。如此大的學生群體在集體生活的背景下,要防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具有極大的挑戰。
據了解,目前國家正在聯合相關機構,起草《農村貧困地區學生發展規劃》,再次將農村中小學的衛生室建設列入規劃重要內容。因此,在農村寄宿制學校設立衛生室刻不容緩。
二、項目內容
1、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學捐建“醫務室”,提高學校的醫療硬件水平。
在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學校設立衛生室、保健室和衛生包,通過配備必要的醫療設備,為學生提供疾病診療、救治和健康保健等服務,確保學生健康、快樂成長。項目預計五年內覆蓋到中西部22個省,捐建2000個醫務室。
2、為每所捐建醫務室的學校培訓校醫,提升校醫的醫療水平。
組織醫學專家成為培訓導師團,為每所捐建醫務室的學校免費培訓一名校醫、為保健室培訓兼職保健教師,提升校醫保健老師的緊急救助、疾病防控水平,確保在發生突發性疾病事件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緊急的應急救治。
3、對學校師生開展健康教育,提升師生的健康保健以及自救常識。
組織專家專門開發的健康自護教材,對貧困地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應急災難自護和互救常識、預防近視教育、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等,提升學生的健康常識。
項目計劃實施五年(2014年-2018年),總投入一億元。
三、項目合作單位:
1、主辦單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2、發起單位: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3、執行單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四、項目模式
朝陽計劃—兒童健康守護行動項目計劃在全國六個省的貧困村縣開展,采取三級項目模式,即在項目點建設衛生室主要分為三個級別:首先,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學建立衛生室,培訓設立專職校醫;其次,在200-600人中小學建設保健室,培訓兼職衛生保健教師;最后,在200人以下學校設置衛生包。
五、項目亮點
(一)項目監測評估:PICS模型以及大數據庫的建設
基金會邀請領域專業團隊為項目進行專業的監測評估,為項目從內到外的效果、質量把控、方案方向的調整提供來自外部專業視角的支持。
1、PICS評估模型
PICS評估模型是基金會邀請外部評估機構專門根據項目特征、設置所設計的專門的評估模型,模型內涵是指基于兒童權利的四大基本原則,實踐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理念和精神,以兒童為中心(Child),從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和投入(Participation)、改變社會和觀念的程度(Change)、項目是否突破公益項目的傳統做法并帶來理念和實踐上的創新(Innovation)、以及項目的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四個方面進行專業的考察,形成專業的項目監測評估報告。
2、大數據庫的建設
由于西部貧困地區經濟、技術、意識的落后,當地政府對于本地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沒有基本的了解,也沒有相關的調研數據能夠對現狀有所體現的監測。兒童健康守護計劃將邀請兒童青少年健康領域相關專家在項目地區開展基線調查,從項目開始到結束進行對當地兒童基本信息、學校基本信息、相關利益群體相關信息等的數據采集,建立關于兒童健康的大數據庫,為項目的設計、監測評估的方向、干預政策的設置提供基礎的依據和方向。
(二)健康生態校園
項目建設提出了健康生態校園建設的概念,除了為項目學校建設三級衛生室、保健室以及衛生包,項目還將設立健康生態校園的專項基金,為項目學校學生提供范圍更廣的衛生健康服務,包括日常生活環境改造、體育活動場所建設、文化生活環境、安全衛生宣導等,為學生營造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務,營造一個健康生態校園。
(三)能力建設
項目規劃為項目地區政府官員、學校領導、校醫、保健老師以及項目志愿者提供專業的能力建設培訓,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為他們提供關于衛生知識、安全保健等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提升項目專業水平,改善整體的意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