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中國民間慈善組織的建立與發展,佛教慈善也迎來了春天,以中國佛教慈善基金會、五臺山佛教功德慈善總會、佛教正覺同修會等為代表的海峽兩岸佛門慈善組織,依托于寺院或各地佛協的專門性機構紛紛建立,除戒殺放生、勸善培福等道德慈善外,更重視濟貧賑災、助殘養孤、造林搭橋等實物慈善,在佛教融入現代社會建設等方面做了有益的事功,并促進了慈善公益事業的蓬勃發展。
臺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慈善事業。2006年正覺教育基金會成立。兩會所有收入均為會員及學員及認同者基于佛教慈悲為懷,善護眾生關懷與凈化社會風氣的宗旨自動自發的捐助。在兩會的共同努力下,具中國傳統特色佛教文化的社會公益實踐日漸成熟。
救濟弱勢族群
弘揚佛法之外,正覺兩會將大量資源投入弱勢族群的救濟之中。
多年來,正覺持續提供臺灣大溪各中小學、臺北巿明倫高中、國立彰化高商、以及全臺灣八大都會里長所推薦需要幫助的清寒學子獎學金。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正覺和其他很多團體的獎學金理念不同的是,只考察接受獎學金學生的品行是否優良,而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好壞并不過問。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孩子們提供經濟支持、讓他們感受社會溫暖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價值取向。在該基金會的“結緣”理念引導下,很多獲得獎學金的孩子在走向社會后,成為樂于助人、促進社會和諧而不計個人回報、不和別人攀比的人。
正覺每年都會與全臺灣八大都會區愿意配合的里長合作,于春節前發起雪中送炭活動,發放現金紅包給貧困民眾,讓他們感到人間的溫暖。
正覺還經常以現金救濟各弱勢族群,包括:捐助忠義育幼院,提供失怙孩童學養所需;捐助臺灣大學附屬醫院新竹分院200萬新臺幣成立醫療基金,提供貧困者醫療經費補助;每年捐助臺北巿政府社會局辦理社會公益,捐助臺北市浩然敬老院及獨居老人,捐助臺北巿身心障礙者圓夢計劃;經常捐助其他公益團體,如勵馨基金會、視障協會……等等。
投入災難救助
日常救濟之外,面對各種災難,正覺都會積極行動起來。
由于佛教慈善組織的慈善活動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募集慈善資金的動員力量不可小覷,是一股重要的民間慈善力量,所以兩岸佛教界都把人間佛教作為指導思想,積極引導信眾重視現實人生,積極建設人間凈土。在兩岸關系出現新轉機的情況下,佛教界在進一步促進兩岸關系的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可以起到團結、整合內部和維系、凝聚情感的作用。尤其是在國家社會遭逢重大災害時,就表現出反應迅速及時有效的強大動員力。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臺灣佛教界就迅速做了大量功德,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同胞之情。臺灣佛教界在汶川地震發生后陸續募集善款,如臺北佛教正覺同修會、正覺教育基金會、正覺寺籌備處向四川地震災區捐善款60萬美元,用于災區學校、寺廟的重建及殘障人士的康復治療。捐贈儀式在國家宗教事務局貴賓廳舉行,蔣堅永副局長和臺灣正覺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公仆作為雙方代表出席。張公仆表示,這次是帶著臺灣信眾對四川災民的關懷而來。臺灣也曾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因此對這次汶川災區民眾所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地震發生后,正覺寺、佛教正覺同修會的會員踴躍捐款。他們希望能將這筆善款用于四川災區的學校重建、受損廟宇修繕以及撫恤。2014年8月初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地震對當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以及巨額的財產損失。正覺兩會的同胞聞知如此悲痛消息后立即積極組織捐款救災活動。8月21日在北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總部舉行捐贈儀式,儀式上正覺兩會張公仆先生和廖宙先生一行受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丁碩副秘書長的親切接待。正覺兩會同胞再一次向處在悲傷和痛苦的災區同胞伸去了援助和關愛之手,為災區捐贈急需的救災款項。這證明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該筆善款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往災區。
在臺灣地區,正覺同樣做出了大量功德。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正覺捐款469萬臺幣;2009年臺灣莫拉克風災,正覺捐款702萬5千元新臺幣及50萬元物資賑災;2014年臺灣高雄氣爆事件,賑災捐款50萬新臺幣。
正覺始終相信,佛教慈善組織的慈善活動可以極大地輔助政府和社會福利的不足,促進了整個社會慈善資源的整合,應是未來社會福利發展的明確方向和主要類型,將在當代廣大民眾社會福利建設中大有作為。
發起單位
正覺教育基金會
臺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
項目名稱
具中國傳統特色佛教文化的社會公益實踐
簡介
正覺兩會多年來秉持慈悲心,一直致力于社會公益實踐。多年來,正覺持續關懷救濟弱勢族群,為多所學校提供獎學金,同時以現金救濟各弱勢族群;在臺灣、大陸等各地均發生災難時積極捐助,幫助災區民眾重建生活及信心。正覺將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融入公益慈善事業,在導正社會善良風俗的同時,不斷為國人提供物質與心理的多重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