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周海山
4月23日,在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之際,碧桂園集團捐款8500萬元,聯合清華大學開展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共同建設科技聚落和科技小鎮,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及新型城鎮化。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右)與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左)互贈紀念品。
助力國家創新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目前正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習近平4月22日致信祝賀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并指出清華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清華大學要深度參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為支持清華大學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助力國家創新和城市發展,碧桂園捐款8500萬元,成立“清華大學-碧桂園教育基金”。
基金用于支持清華大學在科技創新、生命科學、建筑科學和大數據科學等領域的科研工作及成果的孵化和轉化。通過建設科技聚落和科技小鎮等生態環境,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幫助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同時用于清華大學開展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建設與指導以及孵化與融資咨詢,學生赴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國際學府的交流項目,教育扶貧工作,建設“清華大學-碧桂園社會企業(籌)”。
捐贈簽約儀式。
共同建設科技小鎮
4月23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捐款簽約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楊斌,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致辭,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李家強主持儀式。
邱勇說:“清華大學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未來將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碧桂園有境界、有追求、有情懷,不是一家單純的房地產公司,還涉足教育、慈善、高科技等領域。清華大學與碧桂園正在推進教育、扶貧、創新、國際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莫斌表示:“作為一流學府,清華大學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碧桂園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在高管團隊和‘未來領袖’(主要是博士)中,有100多個畢業于清華大學。楊主席(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夢想中的碧桂園有一點是‘為人類社會進步而不懈努力’,碧桂園與清華大學共同致力于推進科技創新及科研成果轉化的事業。”
碧桂園集團首席戰略官林昭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各地建的是工業區。清華大學-碧桂園教育基金的一個重心是服務產業升級換代,建設產城融合的科技小鎮,碧桂園會與清華大學共同推動‘中國智造’的落地。”
碧桂園與清華大學往來已久。2007年,碧桂園捐3000萬元設立清華大學國華杰出學者獎。
碧桂園聯合清華大學開展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等工作,共同建設科技小鎮。
創新公益扶貧模式
此次捐贈還探索公益模式的創新。據介紹,在后期,碧桂園、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教育基金共同組織成立“民營非企業單位”,可暫定名為“清華大學-碧桂園社會企業”,使捐款所支持的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經濟收益和社會影響力反哺于該組織本身,形成可持續發展效應,而不是“一次過”的捐贈,使得公益基金具有滾動發展的內生動力。
同時,此次捐贈的一個用途是開展教育扶貧。將扶持教育扶貧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培育優秀的企業家和有效益的企業,增加當地就業,帶動當地脫貧,此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當前,清華大學與碧桂園已經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扶貧模式。清華大學在遠程教育、支教、醫療幫扶等方面獨樹一幟。
碧桂園方面,從1997年匿名設立仲明助學金開始,迄今累積捐資超過21億元,其中教育扶貧公益超過9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民辦高中、全國唯一全免費大學以及培訓退伍軍人的全免費學校,還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等項目。2015年10月,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被授予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周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