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人物自述 > 熊希齡:將素質教育引入慈善模式
熊希齡:將素質教育引入慈善模式

2013-10-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李春偉

20世紀20年代,熊希齡院長與香山慈幼院學生在一起

人物簡介:

熊希齡,1870年7月23日生于湖南鳳凰,字秉三,少年早慧的熊希齡21歲中舉,24歲高中進士。青年時期的熊希齡力主維新立憲。1913年熊希齡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4年2月他被迫辭職,1916年毅然與政治說再見。
  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他還曾擔任過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9·18”事件爆發時,熊希齡組織“中華民國國難救濟會”,發布抗戰宣言,設立醫院、公墓,甚至和妻子、紅十字會會員一起奔赴前線。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突發疾病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1992年骨灰被遷回香山。

熊希齡一生頭銜眾多:“湖南神童”、“民國總理”、“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平民慈善家”。在他的慈善履歷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一手創辦的私立香山慈幼院。
  他可謂執著一念,為慈幼教育“裸捐”,私立香山慈幼院打造了一艘“學校、家庭、社會三合一”的“慈善教育航母”;同時他力行素質教育,培育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毛澤東曾評價他的同鄉熊希齡:“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做過許多好事。”而熊希齡早年曾將“棉花”入畫,自信地畫過一株棉花,題款為:“此君一出天下暖”——既是他政治理想的表達,也可當作其致力慈善的人生寫照。
慈幼院的前世今生
  香山慈幼院的因緣始于一場水災。
  早在1917年夏,京畿、直隸地區,即今北京郊區、河北地區發生了數十年不遇的大洪水,淹沒了100多個縣,近2萬個村莊,600萬民眾受災。當時已退出政界的熊希齡先生奉命督辦水災善后事宜。當年11月,熊希齡開辦了慈幼局,收養災民的孩子。災后還有不少孩子無人認養,熊希齡遂決定將做“短期慈善”改為“長期慈善”。香山慈幼院應運而生。
  1920年10月,香山慈幼院誕生在香山靜宜園,對當時水災中200余名難童收容教養,同時吸納京師及郊區滿、漢兒童500人,首批共700余名兒童入院。在辦學過程中,熊希齡真心地把自己當成貧兒的父親,為辦好香山慈幼院,他竭盡心血,親自撰寫院歌、標語,對每一位院童都關懷備至,四處忙碌奔波,募集院款。在慈幼院開辦之初,最大的困難在于貧苦兒童多是帶病而來,頭癬、疥瘡、眼病、肺病、癆病是他們的常見病。熊希齡即與朱其慧商議,再辦一個紅十字會香山醫院,專門救治這些孤苦兒童。
  到1930年學校規模逐漸擴大,由男女兩校發展成6校,即蒙養部、小學部、中學部、職業部、職工部和大學預備部。對于教育的各個階段都有涉足。熊希齡十分重視嬰幼兒教育,他為慈幼院中蒙養園題寫的門聯是“幼幼及人之幼,生生如己所生”,橫批是“蒙以養正”。
  香山慈幼院從1919年破土動工建設到1920年正式開園,一直到1949年結束,30年先后培養學生6000多人,大部分都成為國家和社會各個行業的有用人才。因此說,香山慈幼院在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著不可低估的地位。
  熊希齡先生故去后,慈善傳統依舊延續著。解放后,許多有錢人家的孩子、駐華使館工作人員的孩子都慕名而來,身份卻是附生,完全自費。孤兒、貧兒作為正生,與附生共同寄宿學習,一視同仁。
  今天海淀區的公立立新學校據稱是香山慈幼院教育思想的繼承者,該校在宣傳資料中稱不忘熊希齡,表示“繼承并弘揚熊希齡先生‘面向社會,全面育人,追求高水平教育’的教育思想并不斷創新”。
超前的素質教育理念
  熊希齡在慈善教育實踐中融入了在今天看來都堪稱“前衛”的理念與思考。他親手制定辦學方針,推行學校、家庭、社會“三合一”的教育體制,建立健全管理機構,訂立教學和管理制度及條規。
  1934年香山慈幼院專為孤兒設立了“小家庭”,每個“小家庭”由十幾個年齡各異的孤兒組成,他們互稱兄弟姐妹。“小家庭”聘請一位極有愛心的專職婦女擔任母親的角色來照管,使這些孩子生活在有同樣經歷的群體里,讓他們感覺到彼此身份相同。據了解,這種家庭教育模式比1949年奧地利的世界第一所國際SOS兒童村還早了十幾年。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的報紙刊載:1929年7月初,美國記者參觀團赴香山慈幼院參觀,稱贊它“較之美國所辦幼稚學校有過之無不及”,希望創辦者“本奮發之精神,時時努力,以作將來世界幼稚教育之模范”。
  在那批美國記者的眼中,香山慈幼院與一般孤兒院、育嬰堂迥異,它對學生施以德、智、體全面教育,培養愛國思想、倡導集體主義,實行教育與勞動結合,培育自立精神。除了足夠多的教室和宿舍外,慈幼院儼然一個小型社會,它建有玩具館、音樂館、運動場、醫院、圖書館、商場等。
  熊希齡倡導師資專業化,同時積極吸納名師“加盟”。慈幼院的第一批教師來自于北京、天津等地的師范學院,還有一些留學生。蔣夢麟、胡適、李大釗、張伯苓等曾受聘該校評議委員會,研究教育方式。
“裸捐”
  熊希齡為慈幼教育傾注了全部家產。
  1932年,熊希齡將全部家財包括北平新文化街53號自己的住所裸捐給“熊朱義助兒童福利基金社”。基金社的總社位于北平石駙馬大街,由54人組成董事會管理,負責開辦北平昭慧第一幼稚園、北平昭慧托兒所、北平昭慧民眾工校、天津昭慧第二幼稚園、香山昭慧第三幼稚園等12項慈善教育事業。
  談到熊希齡和他的慈善事跡,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熊先生不該被遺忘,他的創新意識和超群膽識,都值得今天慈善行業從業者認真學習。”(本報記者 李春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观看不卡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欧美久久综合性欧美| 伊人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丁香婷婷色五月激情综合深爱| 久久本道久久综合伊人|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网|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丁香婷婷|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亚洲性感综合欧美|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AV|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婷婷综合久久狠狠色99h|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