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木蘭 劉茜茜
2009年6月12日,黃孟復接受中華紅絲帶家園孩子贈送的禮物
日前,《公益時報》記者采訪了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中華紅絲帶基金名譽理事長黃孟復。
黃孟復說,在中國,民營企業做慈善很不容易,民營企業家捐出的錢都是自己的,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理解。他呼吁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把中國的慈善環境治理好了,我們的民企將會更大膽地投身慈善事業。”
《公益時報》:年初民政部和全國工商聯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民營企業參與慈善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兑庖姟烦雠_有著什么樣的背景?
黃孟復:鼓勵民營企業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的大背景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已經紛紛以各種形式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了。但由于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還處在成長期,與之相配套的制度、環境也在不斷的調整、成熟過程中,例如社會輿論等問題,讓一些企業家覺得做慈善很辛苦很累。因為做慈善受到關注后,會引來各種非議,反而會使某些企業家覺得安分守己什么都不做是好的。
另外,支持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政策應該繼續加以調整和完善。比如稅收優惠的問題,個別企業在大額捐贈之后,享受不到應有的稅收優惠。還有我們慈善機構的行政化、不透明,對捐贈人意愿的不尊重,這些都會打擊大家參與公益事業的積極性。
所以說現在面臨幾大方面的問題:一是輿論環境,有人看到別人在做慈善就質疑資金來源和慈善動機,這樣會傷害企業家的心,社會該營造一種鼓勵大家做善事的氛圍。二是政策,稅前扣除必須到某些指定的、經過審核的機構才行,這些機構目前又非常少,也有可能面對這樣的機構人們還不愿意相信它,不想選擇它,這就阻礙了民營企業的參與。三是公益機構本身數量不足、透明度不夠、捐款按政府行政指令而不按捐贈人意愿使用,這都是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得有政策的指引。在一個成熟的社會里,做慈善的企業,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公益時報》:您對于企業社會責任怎么看待?您認為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整個社會包括公眾在內應該持什么樣的態度?
黃孟復:就企業本身來講,它的社會責任首先是把企業辦好,包括交稅、合法經營、產品符合標準、員工有保險有正常的工資等等。當然企業還得有利潤,利潤一部分用來給員工提高待遇、改善公司條件,另一部分拿來擴大生產。全國工商聯號召有代表性的、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在它們利潤分配的過程中,劃出一部分做公益,這在企業原有的社會責任上又更進了一步。
公眾對一家企業的認識,不要先看它做沒做慈善,要先看它的經營狀況,有些企業給員工發工資都要東拼西湊,讓這種企業做慈善也不大現實。
社會對做慈善的企業家和不做慈善的企業家都應該有一定的分析和了解。辦一個企業是非常不容易的,“發工資的”和“拿工資的”是不一樣的。以前我在廠里做廠長的時候,我們廠里在發工資前的半個月就要準備發工資的錢。能把員工養活,解決了這些人的就業問題,就已經是很好了。
民營企業做慈善很不容易,他們拿出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個億,這是他們自己的錢。社會上在這方面應該理解。我以前聽人說,中國的民營企業最小氣,不像美國的企業家捐多么多。我們去了解中國的民營企業,其實他們很苦,各種負擔也很重,各種不合理的稅、費過多、過重,可能把他們原本希望拿出來做慈善的資金也占了。因此要動員更多的民企參與慈善,首先要改善企業生存的環境。
《公益時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出現“改革”一詞,您認為在公益慈善領域,改革的力度也需要加大嗎?
黃孟復:肯定需要。想做善事的人多得很。我了解的許多企業他們自己成立基金會,這樣捐款用到什么地方自己就會很清楚。但現在這種機構數量還是少,首先審批就很慢,手續復雜,很多人覺得麻煩就打退堂鼓了。政府對公益慈善的支持要從理念到機制到環境到政策做全方位的改進才行。
有的老百姓不愿意把錢捐到慈善機構里,愿意把錢直接送到需要救助的人手里。為什么?就是因為慈善機構數量少。如果我們的慈善機構很多,每個社區甚至每個街道都有這樣的機構,在老百姓身邊,就容易讓他們產生信任。參與慈善事業的人員和慈善機構的數量也標志著社會的文明進步程度。應該多鼓勵慈善機構的建立。
不能害怕數量多了會出現個別運營不規范的基金會,這或許在所難免,但大多數慈善機構還是一步步規范化的,那些不規范的早晚會被淘汰。
《公益時報》:在國內,很多企業通過參與慈善獲得某些方面的利益,比如社會影響力或直接的經濟效益。您怎么看這種現象?
黃孟復:這是好事。企業不是為了利益去做慈善,但我覺得社會上應該形成“做慈善對企業是有利的”這樣一種意識。社會給他的“利”,當然這個利不是通過慈善而直接獲利。就像西方國家的年輕人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學校非??粗啬阕鰶]做過公益,這是在申請有加分的。這不是通過做慈善獲利么?當然是。但這有什么不好么?社會應該有這樣的引導,你做慈善,社會就會給你利。
《公益時報》:您本人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當年是您倡導成立了中華紅絲帶專項基金,您是怎么考慮的?當時我國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情況如何?
黃孟復:大概是在2004年兩會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對民營企業有一個號召,希望民營企業能參加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當中。當時艾滋病在社會上不被理解,中國個別地方及亞太地區艾滋病處在一個高流行趨勢,像河南省上蔡縣因為非法采供血,導致艾滋病蔓延趨勢相當嚴峻。當時我是全國工商聯的主席,了解了這個情況以后,覺得應該把民營企業動員起來,而且當時也有幾十家企業率先倡議,所以我們就成立了中華紅絲帶基金。
民營企業很有參與公益慈善的熱情和積極性,但是往往沒有很暢通的渠道。工商聯一直把引領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之前成立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也是民營企業家自發成立的。我相信,如果能有好的政策和組織上的領導,他們的潛力還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公益時報》:據了解,中華紅絲帶基金已經正式向民政部提出申請轉為基金會。目前進展情況如何?
黃孟復:之前國家防艾辦以及廣大愛心企業提出希望紅絲帶能由基金轉型成基金會,便于進一步擴大工作,我們思考了之后也覺得有這樣的可能和必要?,F在我們正在辦理這個手續,相信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民政部等單位的重視、支持下,很快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現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已經把中華紅絲帶基金作為在中國開展工作的重點合作伙伴。如果我們成立基金會后,作為獨立的法人,可以開展一些國際上的交流、合作。中華紅絲帶基金目前屬于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下的一個專項基金,要自己獨立開展一些國際上的交往活動,還有一定制約。
(本報記者 張木蘭 實習記者 劉茜茜)
人物檔案
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中國共產黨員、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8年至2001年任民建中央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江蘇省委主委、民建南京市委主委。2001年至2002年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江蘇省委主委、民建南京市委主委。2002年至2003年2月任全國工商聯主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3年2月至2012年12月任全國工商聯主席。2012年12月10日當選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2005年4月,中華紅絲帶基金成立,黃孟復出任名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