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趙云云,社會學碩士,現任北京芳華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評估研究部部長。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思考,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式。
在推進首都婦女兒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方面,一是全過程參與設計、實施管理弱勢家庭綜合服務、生命女程——職場女性自主發展計劃、婦女兒童專業社工綜合服務體系探索等項目。弱勢家庭綜合服務項目依托社區“婦女之家”,根據弱勢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開展各類群體的支持性互助小組、個案咨詢與輔導、社區活動,有效地提升了受惠家庭及成員的自我成長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生命“女”程——中年職場女性自主發展計劃項目以“以人為本”,圍繞中年女性職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發展”三大方面的需求,通過開展文藝康樂才藝活動、潛能啟發俱樂部、職工心靈氧吧工作坊等活動,有效地引導女性職工形成了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婦女兒童專業社工綜合服務體系探索項目圍繞“婦女工作者+專業社工+社工實習生+MSW”多元梯度的婦女兒童專業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目標,從培養婦女兒童專業社工人才和以人才推進試點社區的專業社工服務兩個層面來具體實施,有效地提升了婦女工作者的專業能力,積極關注“人才”和“服務”雙重發展,并順利搭建了婦女兒童專業社工服務的框架。
二是與團隊一起籌備建立了北京市首個家庭綜合服務實體——北京高碑店村芳華家庭成長樂園,并結合需求調研,對家綜中心和家綜服務兩個方面開展行動研究,探索建立由“多元化的普惠型服務、聚焦社區的綜合式服務、特殊群體的差別化服務”構成的立體家庭綜合服務體系。
三是參與編寫婦女兒童社會服務案例集和北京市婦聯社會建設30年大事記。整理編撰了《弱勢家庭綜合服務案例集》和北京市婦聯系統婦女兒童專業社工服務案例。執筆撰寫了北京婦女兒童公益服務博覽會和“益家筑夢,攜手成長”——北京市婦女社會組織聯合型家庭綜合服務及社會組織能力建設項目(簡稱益家行項目)兩個北京市婦聯創新發展事例。帶領團隊整理、歸納、編寫了北京市婦聯1978-2013年35年來在社會建設領域參與的重大事件、重大項目、重要活動、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研究成果、具有創新意義的經驗模式等事件條目。
在評估研究方面,一是帶領團隊對國際、國內項目評估理論和方法開展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獨立研發了北京市婦女兒童公益服務項目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項目活動現場監測評估工具。四年多來,累計對北京市婦聯益家行項目等百余個社會服務項目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深入全市16個區開展近200次活動現場監測評估,發放和回收問卷5000余份,撰寫評估報告400多份。
二是開發設計了朝陽區“示范婦女之家”驗收評估工作流程、評估指標、實地考察評估調查問卷、評分表等評估工具,從系統理論的角度,對朝陽區68個婦女之家在基礎條件、內部治理、工作績效、社會影響力四個方面的規范化建設情況開展驗收評估工作,并從政策支持、經費保障、資源整合與專業化、品牌化三方面提出了發展性建議。
三是鏈接資源,引進并探索社會服務新模式。通過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組織的“全面性教育”音樂工作坊活動,將音樂工作坊這種新穎的活動方式鏈接到機構開展的反家暴項目服務中,以故事-感受-觀點為邏輯思路,倡導尊重、平等、零暴力、多元、同理心等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和服務模式。
四是進一步創新評估理念和方法。在全過程參與市婦聯社會組織支持性評估工作的基礎上,結合以往參與的北京市婦聯社會企業家訓練營、民辦社會工作機構“助力計劃”、IBM CSC北京項目的培訓收獲,對監管式評估和基于一次深度訪談的支持性評估進行反觀和思考,進而以優勢視角為切入點,旨在以陪伴、分析、支持、發展為理念,通過運用SWOT分析法、設計思維方法、敏捷思維方法等專業方法和管理工具,以團體工作坊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組織及其成員尋求診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有效途徑,從而實現促進社會組織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五是參與課題研究。參與北京市婦聯婦女服務專業化、“項目化”方式培育社會組織模式探索等課題研究。聯合高校老師共同申請了2016年民政部研究課題——政府購買服務項目中第三方評估的困境與對策研究。
此外,參與開展婦女兒童公益服務宣傳推廣工作。對北京婦女兒童公益服務博覽會、益家行項目、市婦聯社會工作骨干培訓班等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專題宣傳進行設計和執行。對益家行項目logo、“益家筑夢”成功申請了商標注冊證。設計并撰寫機構宣傳折頁和海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