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者秉持的核心工作理念,這個詞代表著幫助困境之中的人解決問題、自立自強,也體現出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依存關系。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恢復重建,到社工實務和職業化探索,又經歷了制度推進、體制建設的提速發展,在全面推進、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時代大背景下,中國的社會工作正沿著“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的發展方向全面邁開步伐!
在歷史的洪流中,中國的社會工作發展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契機,社會工作以及專業社工群體必將成為“中國夢”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起源:
社工專業與社工行業組織
社會工作在中國當代的起源,可以從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設立說起。
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王思斌指出:“在中國社會工作發展過程中,教育扮演了一個先行者的角色,中國的社會工作是教育先行,這樣一種模式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1987年,民政部召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論證會”;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批準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設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標志著我國社會工作正式恢復重建。此后,社工專業教育在各個高等院校迅速發展,形成了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梯次結構體系。
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321所高等院校開辦了社會工作專業本科,70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專科,其中具有社會工作碩士學位(MSW)授予權的學校有104所,每年培養3萬多名社工專業人才。
在培養社工專業人才的同時,社會工作專業組織也建立起來。1991年,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成立,并加入國際社會工作者聯合會。隨后,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也在1994年成立。
2015年,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正式升級轉型為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轉型后的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成為同性質、同類別社會組織的中樞組織和聯合平臺,是政府的參謀助手、行業的發展推手和會員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會員的職能和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反映行業訴求、維護行業權益、促進行業發展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成立455家社會工作行業協會,其中有30個省級行業協會,129個地市級行業協會,296個縣級行業協會,它們在社會工作事業健康有序、深入持續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展: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速
高校社工專業的設立和發展,專業社工組織的構建,體現出時代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人們的身份由“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政府的一部分社會管理職能開始逐漸向外剝離。在社會體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過程中,對于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及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6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規劃正式納入國家頂層設計。當年10月,中央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要“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隨后,2010年4月,《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印發,綱要明確了要加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重視和培養六類重點人才,社會工作人才位列其中。2011年9月,中央18個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2012年3月,中央19個部委和群團組織聯合發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教育、培訓、評價、使用、激勵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除了學歷教育之外,各地大規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共培訓各類社會工作從業人員30余萬人次。
持續推動社工職業水平考試。截至2015年底,通過職業水平考試、高校教育和專業培訓,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近50余萬人,已成為發展社會服務、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新興力量,基本達到了中長期人才隊伍建設的目標。
實踐:
專業化崗位不斷設立
高層大力推動、社會強烈需求的背景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快速形成,并迅速投入實踐當中。
1997年,上海浦東新區社會發展局開始招聘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建立專業社會服務機構。200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意見》,各類福利機構開始聘用專業社會工作者,引入社會工作專業制度。2008年,明確要求民政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原則上以社工崗位為主。2009年,民政部出臺文件鼓勵各地在政策、場地、資金等方面提供寬松的環境。
截至2015年底,各地在相關事業單位、城鄉社區、社會組織開發設置了近18萬個社會工作專業崗位,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施展才華搭建起了寬闊的舞臺。
各地還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形成了社會工作崗位購買服務模式。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沿海地區,包括“三區計劃”等地專門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吸引大批的社會工作者投入其中。
社工職業規范也正在逐步建立。
2004年,《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出臺。2006年,《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頒發,社會工作者開始有了獨立的職業水平等級和資質證書。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指引》也于2012年底正式向社會發布,這被視為社會工作者的行為準則。
2015年,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推出了針對機構、老年社工和督導的三項標準體系:《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評估標準體系》、《注冊老年社會工作師職業能力標準體系》、《注冊社會工作督導培訓認證標準體系》。
社工:
多領域提供專業服務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社會工作實務已在各個領域開展。
2000年上海、2003年北京、2004年廣州……個案管理、專業入出院評估、心理撫慰等專業社會工作概念出現在各類福利院所;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從城市學生到農民工子女,教育領域的社會工作服務日趨多元化;在社區矯正領域、司法領域、醫務社工領域、企業社工領域也都能看到專業社工們的身影,這些忙碌的身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喝彩和認同。
在災害面前,社會工作者們勇挑重擔。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在2009年實施了針對汶川地震災區的“社會工作服務組織試點工程”。重慶、上海、深圳、北京、廣東、四川等地相繼成立災害社會工作服務隊,由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組織發起,多家機構、院校、基金會共同組建的首支國家層面的災害社會工作服務隊也將成立。
社會工作的陽光不忘照耀華夏大地的每個角落。2012年,中央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專項計劃實施方案》。
截至目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已近5000家。
2015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發展專業社會工作”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了政府議事日程。2016年社會工作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發展專業社會工作,是對社會工作價值和作用的充分肯定,也為社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定下了宏觀基調,這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展望:
2020年社會工作體系基本建成
展望未來,一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行業化”的時代正在到來,一個將社會工作的地位提升到法律層面的趨勢正日益明確,一個更加專業和多元化的社會工作者群體正在形成!
法律建設方面,2014年2月頒布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已經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發揮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作用,為社會救助對象提供社會融入、能力提升和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對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家庭關系咨詢、家庭暴力預防知識教育做出了明確規定。
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40余個相關政策文件和中央有關部門出臺的60余個政策規章對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人才隊伍培養方面,國家開發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等專業院校、培訓機構的建立,本土化督導團隊的培養與運用,從實踐基礎上正逐步形成本土社會工作理論知識體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脫離固有的單位體制,成為社區人,社會治理日益融入社區。社區成為了社會工作的主陣地,社區社會救助、青少年服務、老年人服務、外來人員服務、婚姻家庭服務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專業社工的介入;而社會組織的公益項目最終也必須落地社區,同樣需要社工的介入。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2020年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時,制度配套、功能齊全、層次多樣、服務優良、覆蓋城鄉的比較健全的社會工作體系將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