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本報記者 張明敏
情到深處,方樹功難掩激動。
站在第八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論壇2016年會的演講臺上,方樹功覺得既是告別又是新的開始。
2011年至今,方樹功成立的社會組織一直都在為全國老人陪伴項目忙活,他總想著通過機構擴張志愿者隊伍去多陪伴幾名高齡老人。調研后,方樹功發現,現有所需陪伴的高齡老人數量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機構不能承擔如此之重,他有些無奈。
方樹功的問題并不是個案。當前,社會組織普遍面臨著有效解決社會問題能力不足、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優秀的公益項目覆蓋面小等諸多問題,在欠缺研發與籌資能力、項目落地支持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規模化的模式、資源支持和落地伙伴等方面均有體現。
而11月23日,一個名為“中國好公益平臺”的機構的正式啟動,將優質公益產品與社會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將有可能為方樹功的愿景注入一針“強心劑”。
擴張的“煩惱”
2011年,方樹功去一家養老院看望院長朋友,在院里他發現院長、護理人員、管理人員正圍著一位大娘勸其吃飯,事后得知,前幾日大娘最小的兒子去世了,覺得一下子少了親人,看不到活著意義,想結束自己生命。
養老院工作人員走后,方樹功靜靜坐在老人身邊,老人讓他放了一首《月光曲》,聽罷眼淚留了出來,長時間拒絕進食的老人對方樹功開口道:“謝謝你的陪伴,兒子雖然沒有了,但我相信能夠過好自己最后的冬天。”
老人的一席話讓方樹功意識到,只是陪著老人多待了會,就能化解很多心事,陪伴才是解決老人關懷的最好方式。
從那以后,方樹功聯合十位朋友成立了“北京十方緣臨終關懷義工”組織,用業余時間開始陪伴老人。三年后,方樹功的組織從北京做到了南京、廣州、長沙和廈門,共5個中心,發展了4000名義工。即便有著這樣的規模擴張速度,方樹功還是覺得關懷老人時間不會等你。
“全國有4000萬重癥老人,我們只完成了萬分之一,要服務一萬年才能使全國所有老人得到一次陪伴服務,這怎么辦?”方樹功顧慮道。
這種顧慮不僅只有方樹功,很多草根組織在自身機構擴展中有著相似的境遇。
根據民政部門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達67萬個,這些社會組織很多面臨著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不足、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優秀的公益項目覆蓋面小等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欠缺研發與籌資能力、項目落地支持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規模化的模式、資源支持和落地伙伴等方面。
公益與需求匹配
“中國好公益平臺”由南都公益基金會聯合多家機構共建,將通過整合各界資源,加速公益項目產品化和公益產品規模化,高效、精準、大規模地解決社會問題。
有專家指出,一些公益組織創建了有效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品牌項目,開始標準化,打造產品化形態。雖然有了規模擴張的沖動,但是缺少推廣復制的資源支持和能力。
與此同時,大量二、三線城市的公益組織缺乏專業知識和項目研發能力。各地公益孵化機構有著引進優質公益項目促進本地區公益和社會發展的強烈愿望。
“這需要一個多方綜合資源對接平臺。”中國好公益平臺的召集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表示,“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用創新的方法,包括公益創新的解決方案。公益創新只有規模化,才能形成有效供給,彰顯創新的價值。”
為了公益項目的品牌化,徐永光給平臺申請了“益次方”商標,寓意著好品牌的數量倍增。
六方共“治”22個入圍產品公布
據中國好公益平臺項目負責人、南都基金會副秘書長宋波介紹,中國好公益平臺由聯合共建機構、戰略合作伙伴、品牌創建機構、樞紐合作基地、項目示范機構、指定服務供應商共六大類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合作。
“六類利益相關方機構將根據準入和退出機制,保持動態發展。”宋波說。
目前,中國好公益平臺聯合共建機構共有15家,包括阿拉善SEE、陳香梅公益基金會、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中國扶貧基金會、基金會中心網、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聯勸公益、南都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同佳岸慈善基金會、新華公益、壹基金、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愛德基金會以及微公益,而這一名單還將持續增加。
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胡小軍認為,打造中國好公益平臺,既能給缺乏項目的社會組織提供好的產品,也能讓那些公益好產品被復制推廣,進而打通政府、市場和社會,更大規模地解決社會問題。
23日的平臺啟動當天,首批批通過初步篩選的22個品牌創建機構及其優質公益產品公布。這批公益產品涵蓋了教育、環保、禁毒、助老、社區工作等多個領域,將通過引進專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為這些優質公益產品的規模化提供加速服務,并通過與各地樞紐合作基地的合作為好產品的規模化搭建渠道,使其獲得規模化推廣。
方樹功的項目成功入圍,“我們希望在中國好公益平臺上,將老人心靈呵護項目做成開源項目,任何組織都可以很方便地學習使用,聯合社會公益、為老服務的資源一起為生命服務。”方樹功在演講臺賣力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