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提到社區領袖,終日生活在社區中的你會想到誰?社區書記、主任,小區業委會主任,老干部?其實遠不止這些,比如說,還有廣場舞大媽!
你沒有看錯,就是廣場舞大媽。在杭州的社會創新聯合機構創始人閆軍楠看來,廣場舞大媽就是不折不扣的社區領袖。
“我媽是河北老太太,來我這住。她跟著人家跳廣場舞,在杭州生活半年了,也沒嚷嚷著要回河北。”閆軍楠表示。
像廣場舞大媽這樣的社區自組織其實非常活躍,可以在社區發揮很多作用,但內部松散的機制使他們很難獲得支持以進一步在社區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社區中有很多潛在的資源方,有心參與社區的發展,但苦于沒有渠道。
由此,社區基金會這一匯聚各方資源、搭建平臺、促進社區治理的機構便應運而生。
在北京市社團辦主任溫慶云看來,社區基金會作為社區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自治、社區治理、社區建設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基于這一點,深圳出臺了《深圳市社區基金會培育發展工作暫行辦法》,將社區基金會的注冊資金降到了100萬元;而北京市也提出了爭取到2020年社區基金會實現街道基本覆蓋的目標。北京市銀杏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福彩公益金的資助下,還開展了“社區基金會培育建設試點項目”。
社區基金會正在走向大發展,那么,你的社區需要成立嗎?
為什么發起設立社區基金會?
社區基金會一般成立于社區、服務于社區,而其發起設立則往往源于社區的需求。
社區內不同群體的需求是無限的,政府的投入資源總是有限的。“因為政府你不管投入2000萬、3000萬、4000萬,哪怕一個億,你會發現永遠都不夠。社會組織總覺得錢少,老百姓也感覺不到這錢到底跟我有什么關系?”閆軍楠強調。
而社區中最活躍的自組織,在現實中是很難得到支持。“小的自組織,非常活躍,但它不能注冊,它內部的機制以及松散的運行方式,政府說你這種不行,我們錢不能給到你。大的基金會說你這也不行,但它對社區的貢獻是巨大的。”閆軍楠表示。
另一方面,社區中很多潛在的資源方,有心參與社區的發展,但苦于沒有渠道。社區的資源遠遠沒有被激活。
北京市安和社區公益基金會的孔麗華以前就曾經碰到過這種情況,她說:“安貞地區一家京客隆超市的負責人曾經就特別想捐錢給社區里的盲人合唱團,但是這筆資金怎么處理?直接給盲人合唱團還是直接給街道?這里面會存在問題。”合唱團不具備資質,街道的資金則有著自己的運行邏輯。
“每一個人,獨立的個體也好,社區小的轄區單位也好,都想做點事。”閆軍楠表示。
社區的資源與需求之間需要一個對接的平臺,社區治理需要一個第三方的推動者,社區基金會由此而生。
誰在發起設立社區基金會?
目前北京已經發起設立了4家社區基金會。截至2016年1月底,深圳市則已經設立了26家社區基金會及社區冠名基金,原始注冊資金及募集慈善資金共約6600萬元。據估計,目前全國的社區基金會超過50家。
這些基金會的發起設立方各不相同,主要包括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企業、居民等。
大部分社區基金會的發起方中都有街道、社區的存在,而不少社會組織則承擔了發起設立的具體工作,企業則提供了相應的資金。
北京市第一家非公募的社區基金會思誠朝陽門社區基金會的發起方中就有朝陽門街道辦事處,辦事處為基金會提供了場地和政策支持。
另外三家提供400萬注冊資金的發起方則是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深圳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南京愛德基金會三家社會組織。
北京市齊化社區公益基金會則是直接由朝外街道辦事處牽頭組織轄區內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和人士發起成立的,200萬的注冊資金主要來自轄區企業的捐贈。
閆軍楠所在的社會創新聯合機構則在杭州歷下區、張家港市等地發起、管理了4家社區基金會,其發起資金來源主要為街道公益創投、社區基金等。
上海的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則是由陸家嘴街道發起,區域內熱心企業、媒體和專業公益人士共同組建。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社區公益基金會則比較特殊,是深圳第一個純民間自發發起,居民眾籌成立的社區基金會。
據基金會理事周為民介紹,最初的發起人有13個,13人每人去找6個人,最終形成了89個共同發起人。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邊募集了133萬。其中兩個企業出了60萬,360個居民最后出了73萬。其中100萬解決了基金會的注冊資金問題。
誰在管理社區基金會?
雖然發起方中有街道、社區和企業,但作為社區社會組織,作為第三部門,各方在對基金會的管理運作上基本達成了共識,即讓基金會獨立運作。
“在內部治理上,要走多元化的道路,理事會和監事會以駐區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居民代表為主,體現多元化、代表性、先進性。”溫慶云表示。
“基金會內部的管理權限和街道如何進行權利分割,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焦興旭表示。
“剛剛成立的時候,并沒有實際把這塊去明確,這是一個相互磨合,或者相互博弈的過程。包括比較核心的人事和財務等具體的權限,這個磨合了非常久。我們大概到今年5月份的時候,才把相關的這些東西定下來,逐步爭取到現在自己獨立的一個空間。”焦興旭強調。
這一點也得到了周為民的認同,他說:“如果社區基金會變成街道的一個部門,實際上它來履行街道黨委的一些基本意圖,沒有意義。”
而安和社區公益基金會在成立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獨立性這一點。基金會的注冊資金是由20家出資單位捐贈的。兩百萬的資金,為什么選了20家企業來出資?要知道這樣在注冊驗資時是非常麻煩的。
“不是說一家企業出不起,我們動員的第一家單位,一個民營醫院就說這兩百萬資金可以一家出,我們說不行,我們是希望每一家最多10萬、20萬,不要太多,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參與度。這個參與度,包括資金量的控制是保證話語權的一個平均,不是一家獨大,不是一家企業說了算。”
對于街道辦事處,“我們覺得街道作為一方的主政單位,它是要參與的。我們把它作為監事成員之一,社區的書記是我們的監事長。”孔麗華表示。
民間發起的蛇口社區公益基金會則通過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當時有11個候選人,采用黃豆投票法,選出了7個理事,1個監事。“我們街道派了一個很優秀的街道辦主任參選,結果落選了。”周為民表示。
理事會實行輪值主席制,由輪值主席來組織理事會會議,采用羅伯特議事規則進行決策。“我們理事會開的很多,我們一年當中已經開了12次了。”周為民強調。
社區基金會在干什么?
社區基金會成立以后,具體做什么成為必須得到解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另一面就是社區基金會如何不斷獲得捐贈以生存發展下去。
北京市齊化社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黃悌認為,社區基金會的主要作用應該是資助公益項目,發展社區教育,培育社區組織,優化社區服務,倡導社區成員參與社會治理。
“在發展定位上,要走資助型和實務型相結合的路子,一邊可以籌資,一邊可以來務實的操作。我覺得這可能更接近于實際。”溫慶云表示。
陸家嘴社區公益基金會在最初的階段便從具體的項目入手,來建立基金會的品牌形象。包括捐頭發的“青絲行動”,給基金捐款就可以免費吃到美食的美食節活動,還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去設計自己的logo。
“你怎么樣能夠盡快地讓別人有效識別出來,才能和各種機構競爭,所以我們一開始對品牌傳播這塊下的功夫會比較大。”焦興旭強調。
與此同時,基金會還加入到了上海的城市設計聯盟,參與了城市街道規劃工作。
“我們特別希望社會組織能夠走出原來既有的民生服務領域,而能夠更多的把一些社會議題納入視野,更多的參與到實際的有效治理中。”焦興旭表示。
北京市思誠朝陽門社區基金會則啟動了思誠行動,實施個十百千計劃。聯系10個社會組織、10個合作企業、10個合作基金會;和100個社區建立長期的聯系;動員發展1000個志愿者長期參與活動。
“我們成立基金會的目的是干什么的?就是想讓社區更和諧,打破我們形式上的防盜網。”基金會秘書長王衍臻強調。
在資金積累方面,社會創新聯合機構則把目光投向了多方合作。
“我們的社區基金會會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插頭,婦聯的錢你可以拿進來,科協的錢你可以拿進來,居民的錢可以拿進來,很多的錢都可以拿進來。”閆軍楠表示。
而具體抓手則是采用基金會配比的方式引入各方資金。“我們希望將來在社區里邊不是少數人說了算,它應該是一個最優化的組合,多方可以并行,在共同的話語體系里邊討論社區的問題。”閆軍楠表示強調。
而周為民則認為,社區基金會需要積累的不僅是資金,更是社會資本。
他認為社會資本主要有五個最重要的內容:第一是社區里邊的領袖人物;第二是社區內的各種組織;第三個是社區外協作的公益組織;第四就是社區內的捐款資源;另外就是當地政府、企業和居民對基金會的認可。
通過這些努力,社區基金會將得到長遠的發展。“社區基金會強不強不在于它有多少人、有多少的資金,而在于它自己的目標,所謂的使命的達成。”閆軍楠表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不遠的將來,相信社區基金會一定會開滿田野。
野花一片,自由生長。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