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李大宇
當地時間3月27日,一群中國人走進了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由此拉開了一場為期12天的中國社會服務管理人才美國研修之旅。
他們是參加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發起并組織的“中國社會服務管理人才高級研修班”——走進美國項目的社會工作管理人才,來自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古、湖南、湖北、廣東等地,涵蓋社工協會、開展社工專業的大專院校、社工機構、醫院、基金會等組織。
學員們先后走進位于華盛頓的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美國社會工作研究協會、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等多個美國國家級協會,位于紐約的醫療照護及社工機構,以及位于波士頓的社會工作大學等。
通過與這些機構的負責人、工作人員的交流對話,系統了解包括社會工作在內的美國社會服務行業組織、機構、人才的現狀,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開拓國際視野,促進中國社會服務發展,并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在行業推動過程中希望社工人不要固步自封,加強聯系與交流,以開放的心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希望社工界形成一種氛圍,共同交流,共同做出實實在在的案例,共同探討社會服務模式,抓住社會工作發展先機,解決一系列相關問題,共同推動中國社會工作發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京強調。
四家國家級協會
在社會工作行業組織方面,研修班先后走進了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美國社會工作研究協會、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是唯一代表全美婚姻家庭治療師的協會。全美開設婚姻家庭治療類的專業有94個碩士及26個博士學位課程;在線教育(付費)2124個、11個繼續教育培訓項目。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案主可采取4種付費模式:自費、醫保付、企業付(EAP)、政府補貼。治療師需相關專業碩士畢業且考取本州執業證,每年需接受繼續教育和督導,可個人執業、合伙成立機構或受雇于組織。
據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CEO麥克雷恩先生(Angelo McClain)介紹,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建立于1955年,當時是由7家社工組織合并而成的,為全美最大專業社會工作者組織。目前超過120000社會工作師會員,18000名學生會員,55個地方分支機構,290名員工。
美國社會工作研究協會是以推動社會工作研究、應用,社會工作研究資金支持,社會工作研究評獎為任務的小型獨立協會。目前有2050名會員,其中有4名中國籍會員。
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工作重點是對高校本科和碩士項目認證。目前已刊發了了美國社會工作專業勝任力九項能力標準:價值觀、多元實踐、經濟社會權利保障、政策倡導、研究、實務干預、評估。
醫務社會工作
瑪摩利醫院(Maimonides Medical Center)座落在紐約唐人街附近,是傳統猶太社區和中國社區交匯處,以婦產科和兒科聞名。該醫院擁有700張床位,11個社工師,每名社會工作師同時照顧50個個案。菠蘿園康復中心緊鄰瑪摩利醫院,是一家商業化運營的為所有人群服務的康復中心。
瑪摩利醫院的社工部由病人管理部(Case Management)管轄。每個科室由一個專業社工團隊管理并照護病人。每個團隊基本由三大部分組成,即護士個案經理、助理社工及社工師。
護士個案經理為資深臨床管理護士擔任;社工助理為社會工作本科畢業生擔任,在病人入院42小時之內,要開始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家人、家庭設施、環境等詳細信息。
在美國,社工師必須先拿到MSW學位,經過2000個小時實習后考取社工師從業資格(LMSW)。臨床社工必須先取得LMSW,再有三年社會工作實務經驗后才可以去考取資格。
在每個醫院社會工作團隊中,核心人物并不是社工師,而是臨床管理護士。因為臨床管理護士有全面的醫療經驗,并擁有診斷和處方權,而且臨床管理護士一般對保險體系有較深了解。
醫院社工的宗旨是不但要讓病人的身體得到治療和照護,還要在精神上給予病人關懷和支持;醫院社會工作的干預不僅發生在醫院更應該發生在社區。醫院社工的最終目的是將病人安全地送出醫院返回社區。
在與瑪摩利醫院及菠蘿園康復中心的社工們交流時學員們還了解到了相當多的美國一線醫院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經驗和倫理守則。
例如,在美國社會工作者是一個全能的概念。學校知識只是社工師資格的起點。社會工作者像一把雨傘,醫生會知道病人得病史和治療方法,而社工要知道病人的家庭背景、財務信息、教育背景、人生態度等細節,就好像擁有很多骨架的傘。
社工又是一座橋,把病人和醫療團隊聯系在一起從而給病人一個完全的照顧。要時刻謹記社工是一個人生理念中的一種做人的態度。在工作中常常會有緊急的情況發生,要100%投入。用社工的理念和專業去幫助病人。
檔案記錄對于美國社工非常重要,他們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檔案整理工作。他們認為沒有記錄就等于沒有工作。
在該醫院工作的擁有20年社工經驗的華裔臨床社會工作師甘礎琪老師與研修班學員們分享了他的臨終關懷社工實務經驗。
在美國臨終關懷和舒緩服務常放在一起。社工每月探望病人一次。對于臨終關懷來說重點并不是臨床,而是“后事”。美國50%臨終病人屬于癌癥晚期患者,另外50%屬于腦退化(心肺及腎功能衰竭)。
在臨終關懷過程中社工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社工也必須擁有全面的社工專業及其它相關專業知識,例如醫療、法律、財務等。需要有充足的經歷共情與同理,并且對生死有一定見解。與家屬溝通時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什么要恰到好處。
青少年社會工作
3月31日上午,伴隨著綿綿春雨,中國社會工作高級研修班全體學院走進了紐約市“大哥哥大姐姐”中心(Big Brother Big Sister of NYC)。該機構是美國第一所青少年行為指導機構,成立于1904年,由當時一名法官發起并成立,旨在避免年輕人誤入歧途,目前已成為一家美國全國性的服務機構。
該機構服務模式主要是招募合格志愿者一對一幫扶、指導同性青少年,并全程進行督導。它的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定點項目”、“社區項目”和“移民項目”。
定點項目于20年前開始,讓公立高中與本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招募企業員工為志愿者與同性高中生進行一對一配對,著重指導高中生們的就業及升學問題。同時,各個配對又以小組的形式參加各種活動。整個指導過程將由大哥哥大姐姐中心社會工作者進行督導。
社區項目中成年志愿者每周兩次定期為7~17歲青少年提供指導,至少維持一年。社工定期督導支持。同時,鼓勵關系良好的配對持久維持指導關系,直到孩子18歲為止。除了關于升學就業方面的指導外,更多是生活方面的指導。比定點項目更有彈性,更多元化。
2001年,紐約大哥哥大姐姐中心開始發起移民項目,旨在幫助隨父母剛剛移民到美國的青少年。2004開始設立華裔項目,目前已經有120對華裔配對,會講中英文的專業社工會為華裔配對提供幫助和引導。
社區社會工作
4月4日上午,學員們來到了位于美國紐約下東區的大學睦鄰之家社區服務中心。該機構是由三個紐約的大學生在社區睦鄰運動的背景下成立的社區服務機構,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
睦鄰之家工作人員向學員們介紹了該機構的組織架構和項目運行情況。睦鄰之家開展的項目眾多,下設二十多個項目,最終都會落腳到家庭。
這些項目與社區聯系緊密,最重要的是聽取社區居民意愿,強化睦鄰之家與社區的聯系。服務對象包括從小朋友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服務項目涵蓋老人中心、老年送餐服務、教育培訓、藝術治療、精神健康、危機青少年服務、心理咨詢、社區心理門診、穩定居住項目等。整個機構目前有全職員工550人。
早教中心接收3至5歲幼兒,幼兒托管時間從8:30至15:30免費,超時適當收費。其它班的收費根據家庭收入決定,收入越少交的越少,甚至不收費。
心理診所就開設在社區中心一樓一側,由持證臨床社工一對一疏導案主,各診室為獨立的封閉式的房間,而且為了尊重案主的隱私,每個房間(診室)都設有噪音器,在開始做心理疏導時社會工作師會將噪音器打開。診費由醫療保險支付。
老人中心60歲以上的老人均可來娛樂、就餐等。鼓勵早餐捐0.5元,午餐1元,當然不捐錢也可以得到食物。
據介紹,過去25年是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政府在這些項目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目前,中心經費的80%以上來自政府。
社會工作教育
4月3日,研修班先后來到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和紐約大學社工學院。
1952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為美國第一個授予社會工作博士學位的大學。哥大社工學院目前有12%的學生為國際學生,其中很多來自中國。
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院院長為學員們介紹了紐約大學的MSW課程設置。MSW學制共兩年,第一年為基礎入門課程,第二年為專業課程和實習課程。
社會工作實習是社會工作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每年紐約大學社工學院有1000名學生在紐約各處實習。學生每周要實習3~4天,達到21小時,兩年內完成1200小時實習。紐約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是美國開設臨床社會工作專業的7所大學之一,也是其中最大的一所。紐約大學目前已在中國上海建立了分校。
(王勇 李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