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公益組織如何玩轉“互聯網+傳播”
公益組織如何玩轉“互聯網+傳播”

2017-04-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會賢



在隨處可見“互聯網+”的時代,仍然有超過一半的公益組織不會在網上“收聽”公眾對他們的評價,而搭建互聯網社區,收聽和互動都非常重要。

很多人可能要問什么是收聽?最近,我們和NGO2.0的發起人兼秘書長王瑾教授和執行主任張強,就互聯網傳播的收聽、新媒體和互聯網工具使用等話題,深入淺出地聊了聊。

不要用2.0的平臺做1.0的事

2.0傳播的特性,王瑾歸結為透明、開放、眾包、共享、協作、去中心化、自組織等。而眾包對公益機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個人做不成、一家組織做不成,但通過層層交疊的網絡,通過朋友的朋友,甚至不認識的陌生人,可以齊心協力完成善舉,這就是眾包。

而要做好眾包,第一步是搭建社區。很多組織要做事情了,臨時抱佛腳拉人是不行的,搭建社區是平時就要做的。

在社會化媒體搭建社區,要用好它的兩個功能:收聽和互動。搭建社區必須從收聽開始。但現在公益圈的問題是大家不注重收聽,也不會收聽,大多數組織一味地用微信、微博來廣播自己想說的話,只是在用2.0的平臺做1.0的事情。

以微博為例,NGO2.0在2012年的一項調研顯示,公益組織在社交媒體的內容原創比高達52%左右,(更恰當的比例認為是30%),自說自話超過收聽,更不用說互動。當你需要他人轉發推薦分享時,也應當養成推薦別人內容的習慣。

前不久發布的《中國公益組織互聯網使用與傳播能力第五次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也顯示,42.37%的公益組織會通過網絡收聽工具收集公眾對他們的評價;超過一半的組織沒有這么做。

那么,怎樣收聽行業、競爭對手、關于自己的消息?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比如郵件新聞訂閱、整合閱讀器、微博標簽閱讀等。

借船出海,選平臺不盲從

近幾年單純針對公益行業的互聯網平臺也不時出現,但很多沒有持續運營下去。王瑾認為:“現在公益組織們已經散布在各種SNS的平臺上。我們決定不搭建替草根機構量身定制的SNS(社交網絡平臺),也是因為Web2.0應該是借船出海,不必自己建造別人已經造好的船。”

那么社交網絡平臺如此之多,應該用哪個?答案是要看你的傳播目標和目標受眾,跟著受眾走。“我們經常開玩笑說,渠道太多,公益組織都不夠用了。”張強說,“關鍵要分析自己的目標受眾,根據受眾的情況選擇不同媒體。如果受眾在微博上,那么你應該深耕微博。如果用戶在微信上,那么微信就適合搭建社區。當然,沒有一家組織的受眾是單一的,都是多樣性的,要根據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渠道和工具。工具和平臺的選擇上,可以厚此薄彼,不是非此即彼。當然平臺也不能選擇太多,否則會事倍功半。”

“應當先做受眾細分,再選工具,而不是盲從地選擇工具再去培養受眾。直播平臺也能做公益,這個途徑要不要考慮,還是要看自己的目標受眾是不是在直播平臺上。”

“現在已經有很多組織在B站、陌陌、豆瓣、直播上做公益,我們鼓勵大家去嘗試使用這些工具,并不是說最后非得使用,因為精力有限不能兼顧。但是要體驗一下這個過程,因為每個平臺都有策劃機制,如果從來沒有涉足其中,當然不知道怎么用,更不知道怎么策劃。典型的例子,前不久蔡聰參加奇葩大會,傳播效果不同凡響。很多組織則完全沒有這個意識。”

目前公益組織對不同傳播渠道的應用,上述《報告》中顯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被過半數組織納入傳播戰略,微博則大幅下降,與2015年相比,從25.96%下降為9.98%。“不論是數據結論還是現實中的觀察,公益組織對微博的應用確實在大幅下降。微博的人看到這個數據也很驚詫。雖然是大趨勢,但我們也覺得公益組織有一些盲從。”張強說。

“NGO2.0在不同培訓場合建議大家用微博。微信不是媒體,而微博是有媒體屬性的,是開放的,現在日活量也很大。很多公益組織出于沒有直接的收益或者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而放棄微博了。但資源不只是資金,資訊、對話機制、大V等都是資源,需要持續運營和互動。還是那句話,可以厚此薄彼,但不是非此即彼。”

用工具掌握數據,用數據說故事

事實可以轉變為故事,通過數據的方式表現出來。

用數據說故事的前提之一是要有可靠的數據進行分析,但數據分析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很多機構甚至對數據沒有概念,數據不只是數字,所有的痕跡都可以數據化,包括圖片。張強建議,不會分析,可以先從基本的開始嘗試,先把工具用起來。比如聯系人管理工具、各種平臺的后臺數據,現在的微博、微信平臺的數據,很多組織可能都沒太認真研究過。先做簡單的數據分析,把數據變活。“成為專家需要大量時間,但基本的意識還是要有的。”

“通過數據分析,可能發掘到被忽略、被放棄的東西。”張強說,“數據分析讓你對事情本能地有一個理性懷疑的態度,而不是想當然。”

至于其他各種工具,很多是場景化的,有需要才會用到。比如現在報名工具、表單工具很火,因為用得到。緊隨其后就需要聯系人管理,然后需要溝通工具、眾包工具等。

傳播哪怕是四兩撥千斤,也得先有四兩

從機構規模來看,根據《報告》統計,11-20人規模的機構傳播能力要略為突出,王瑾表示美國這種規模的機構也是如此。太小的組織弱勢明顯,大型組織則容易存在管理、溝通問題,11-20人機構內部溝通效率高,還可能一人身兼數職,內部協作能力更強。從傳播能力來看,有專職人員的機構肯定要強一些,因為專職崗位會配備相應的資源、戰略。

“但無論如何,做傳播是需要投入的,哪怕是四兩撥千斤,也得先有四兩,不管是人、時間、資金。比如一篇稿子,自己寫和找專業寫手自然是不一樣的。”張強表示,“但是沒資金永遠不是決定性問題,不能成為借口。”

根據《報告》的數據來看,地域對不同組織互聯網傳播能力的影響反而不大。張強分析了幾個可能的原因,一是報告的樣本數據里,包含了不少NGO2.0在西部舉辦新媒體培訓的學員機構,他們的傳播能力比較強;二是社會對西部投入的公益資源也比較多,同時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對彌合數字鴻溝作用確實很大,雖然傳播從一線城市引爆二三線,有時間差,但這個時間越來越短。一個熱點事件已經不太可能隔天才知道。

“但是因為精準推送、耦合效應等,你慢慢發現你看的都是你想看到的。這就是王瑾老師所說的西方傳播學界所批判的homophilly現象(love of the same)。”張強說,“我們會在自己選擇的觀點一昧前行,不愿意接觸相反的觀點,這無可避免,但每個人都應該警惕和反思。”

鏈接

NGO2.0是一個在公益行業辨識度很高的品牌,2009年至今,NGO2.0通過線下的新媒體工作坊,培訓了全國700多家公益組織,教導這些組織如何用社會化媒體做傳播和項目,用互聯網工具進行管理和協作。NGO2.0旗下的公益地圖www.ngo20map.com和公益工具箱tools.ngo20.org在公益圈很有影響力。

去年,NGO2.0還出版了一本教科書——《互聯網+公益:玩轉公益新媒體》,內容基于其過去七年來在全國新媒體培訓所開發的教材和經驗,提供一套全面系統性的Web2.0的課程,推廣“互聯網+公益”的理念和實踐,并搜集了大量國際知名的“互聯網+公益”案例。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二|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亚洲|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婷婷色香五月激情综合2020|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观看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 欧美 亚洲 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开心|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天天影视综合色区|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影院d3|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偷自拍视频区综合视频区|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欧美在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激情五月综合网|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 欧美 国产 动漫 综合|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99综合电影在线视频好看|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国产AV综合影院|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