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菅宇正
2018年1月21日,“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在三亞舉行,來自全國的100位優秀鄉村教師獲獎,獲獎者將獲得馬云公益基金會10萬元現金資助以及連續3年的專業能力培訓。據了解,本屆馬云鄉村教師獎評選歷時7個月,評選范圍已覆蓋除港澳臺地區外的31個省(區)市。
為推動鄉村教育發展,自2015年開始,馬云公益基金會發起“馬云鄉村教師計劃”,每年為100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額為1000萬的獎金資助和持續三年的專業發展支持。此后,馬云公益基金會又先后發布“馬云鄉村校長計劃”和“馬云鄉村師范生計劃”,分別計劃在10年內投入約2億元人民幣尋找和支持中國優秀的鄉村校長,以及在10年內投入3億元,選拔應屆優秀師范畢業生成為鄉村教師,培養未來的鄉村教育家。
獲獎者馬君的故事
面對媒體與眾人的關注,1984年出生的馬君看起來有些不適應,作為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周家檢鎮馬塔留守兒童學校的一名老師,在入選“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之前,她從未面對如此多的媒體。
兒時的馬君和很多農村孩子一樣,放學后便幫著家里做農活,割草、喂豬、養雞、放羊,但她并不甘心于此。憑借自身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堅毅的性格,她被陜西省女子摔跤隊選中,而那時她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參加奧運會,為國爭光;但因為在訓練中意外左腿膝蓋骨受傷,無法再進行摔跤技能訓練,馬君剛燃起的夢想隨之破滅,并無奈退役。短暫調整后,馬君經過刻苦學習,順利被西安體育學院錄取,并在2005年畢業后被陜西科技技術學院聘請擔任體育教師,從農村到城市,馬君最終憑借自己的努力走了出來。
但辛苦努力走出來的馬君卻在工作4年后,毅然又回到了那個山村。讓她下定決心回到鄉村的,是父親親手創辦的那所學校,也是父親堅守26的夢想。馬君說:“父親雖然沒什么文化,但他希望孩子們都能憑借學習改變現狀,東拼西湊了錢自己辦學,3個老師、90多個孩子,‘馬塔小學’就這么辦起來了。而為了這所學校,他拼盡了全力,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也從沒有放棄。”
2010年春節,看到剛過完年就在學校忙碌的父親,馬君終于下定決心要幫父親將夢想繼續。與丈夫商量后,馬君放棄了原先的工作,舉家回到原本的小山村,將省吃儉用攢下的幾萬塊錢全部用于學校的支出費用,而她也成為了這所學校的一名老師。
“當時學校只有1排8個窯洞,外加3個平房,有200多個學生。”馬君回憶道“因為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很多孩子都成為了留守兒童,平時除了給孩子上課,我還照顧孩子們生活的事兒傳出去以后,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和殘障兒童被送了過來。”
目前,學校315個孩子當中有103個是單親家庭,23個殘疾、精智障孩子,其他的都是留守兒童。也正是因為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學校的名字改成現在的“周家檢鎮馬塔留守兒童學校”。
一晃就是8年,除了日常教學外,給孩子們洗衣做飯,燒水剪頭發也成為了馬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與一般學校的孩子相比,我們需要付出更多,但是看到孩子們健康地成長,那份幸福也是無法形容。”
如今,地方政府已經為學校新建了7間教室,并每年撥付專款用于教師工資,并計劃于今年為學校修建新的宿舍。馬君說道:“申請馬云鄉村教師獎,為的就是讓社會上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學校,看到這些孩子并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也感謝馬云老師,感謝有這樣的人依然關注著我們鄉村老師,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
馬君是2017“馬云鄉村計劃”的獲獎者,而與她一樣默默堅守在中國鄉村教育一線的300多萬鄉村教師,他們有不同的人生故事,不同的生活經歷,但他們卻有著相同的事業和夢想,就是用知識幫助中國幾千萬鄉村兒童改變人生。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馬云與鄉村寄宿制學校
“也許對很多人而言,獲得一個獎項并不能帶來太多的驚喜,但是對于鄉村教師而言,卻可能因此一次獲獎而改變許多,而恰恰是他們的這一次改變,影響甚至改變的是背后幾百個鄉村兒童的一生。”馬云說道。
這正是他創辦“鄉村教師獎”的初衷,即關注堅守在鄉村教育一線的老師,給與他們物質資助及專業能力培訓,從而更好的服務于鄉村教育。在馬云看來,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高低,并不是它有多少所頂尖的知名高校,而是鄉村教育的發展程度。只有真正意義上推動鄉村教育發展,才能夠推動國家的教育。
為此,馬云這些年始終堅守在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道路上,發起成立的馬云公益基金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馬云鄉村教師計劃”、“馬云鄉村校長計劃”、“馬云鄉村師范生計劃”等一系列針對鄉村教育的公益項目。
而在“2017馬云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當天的中午,馬云邀請80余位國內知名企業家齊聚三亞,再次探討鄉村教育。而這次,他希望動員企業家群體,通過完善鄉村寄宿制學校的方式,在推動推動鄉村教育過程中,實現精準教育脫貧。
為何要著手推動鄉村寄宿制學校?馬云說道:“在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貧困地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地方有學校卻沒有學生,而更多的小學只有一兩個老師和十幾個學生。有數據統計顯示,在14個國家特困連片地區的708個貧困縣中,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近5萬所,這些學校無論是硬件設施、師資力量都沒有辦法為鄉村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且有的學校路途遙遠卻沒有宿舍,孩子們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回在上學的路上,這無疑是一種阻礙和浪費。”
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將小而分散的鄉村小學進行合并,建成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且具備寄宿條件的鄉村寄宿制學校。”馬云說道:“合并后進行統一教學管理,課程安排,無疑更有利于孩子們的學習,而學校合并形成一定規模,也更能吸引鄉村教師。”
但在學校合并中,馬云特別強調一點,學校合并后必須配備完善的宿舍和校車。“每周開始,校車將孩子們統一接到學校,周末再將孩子們統一送回各自家中,其他時間孩子們可以統一住宿在學校,有學校統一安排日常教學及生活,不但可以保證教學質量,也能夠避免孩子們中間上下學所浪費的時間。這就需要學校要有良好的宿舍和校車,滿足孩子們的住宿和接送。”
為了推動鄉村寄宿制學校完善,馬云基金會已于2017年啟動了鄉村寄宿制學校項目試點,為貴州兩所學校對接劉曉松等企業家,通過三年的對口幫扶推動其寄宿制學校的升級工程。“在推動鄉村寄宿制學校完善過程中,馬云基金會將致力于出具一份包含教學樓、宿舍、食堂、衛生設施、運動場、校車等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確保其可實施,有價值;并且對接鄉村學校與企業家資源,讓更多的企業家通過這樣的方式,參與到教育脫貧中。”馬云說道。
■ 本報記者 菅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