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新聞 > 要聞 > 被5·12改變人生軌跡的公益人
被5·12改變人生軌跡的公益人

2018-05-1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于俊如

■ 本報記者 于俊如

汶川地震讓很多人被動地改變了生活狀態(tài),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些人,則是受地震救災、重建感召,主動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

這些人中,有那場地震的幸存者,抱著感恩的心沖鋒在公益一線,但始終無法彌補心靈創(chuàng)傷;有的從地震志愿者轉型成為公益人,一做就是十年……

如今,他們已經成為公益行業(yè)的中流砥柱,是我們千萬新時代公益人的典型畫像。

余浩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

從汶川地震幸存者到全職公益人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縣桑坪中學的15歲學生余浩正準備去上課,突然感覺猛地晃了一下。幾乎同時,他聽到了“轟隆”一聲巨響。跑到操場后,余浩驚恐地看到教學樓的各個樓層瞬間錯開,有逃生的學生直接從二樓跳下,宿舍這邊因為只開了個小門造成了堵塞,不少人也是從樓上直接跳下。這所有著近2000人的學校瞬間彌漫在一片黑暗與灰塵之中……

作為地震幸存者,余浩主動加入了志愿救援團隊,協(xié)助當?shù)氐拿癖l(fā)送物資。

“畢竟是生離死別的經歷,接受過外界這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是發(fā)自內心的感謝。從此,感恩成為我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標簽。”余浩說,自己就是從那時開始接觸公益、了解公益。在之后的求學生涯中,只要學校有公益活動,余浩都會盡可能去參加。

2013年4月20日,蘆山發(fā)生7.0級地震。余浩腦中馬上閃過一個念頭:我必須要到蘆山當志愿者,為災區(qū)出一份力。

進災區(qū)的路上,因為受到阻攔,余浩情急之下喊道:“我是汶川人,我是去報恩的。”在災區(qū)的夜里,余浩清晰的感受到災后的心靈創(chuàng)傷一直都在,看著在帳篷里熟睡的同學,“就好像這一切都是復制過的一樣”。

后來,余浩又先后加入雅安群團組織社會服務中心和壹基金實習,逐漸從一名志愿者開始向職業(yè)公益人轉化。

2015年,大學畢業(yè)后的他加入了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由此真正成為了一名全職公益人,在云南開展關愛抗戰(zhàn)老兵、尋找遠征軍骸骨等公益項目。對他而言,公益也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自己關注到的、能去做的,他都會盡力去做。

“作為山區(qū)出來的孩子,沒有什么理想,但是因為地震,我了解了志愿者、義工這個群體,了解了公益這個行業(yè)。讓我有機會能做一些事情,有個報恩的途徑。”余浩說,“汶川地震讓我對公益有了認知,蘆山地震讓我走上了全職之路。”

張媛

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秘書長、阿拉善SEE基金會副秘書長:

以做公益來彌補因地震引起的不安

“你有教師資格證嗎?”、“有心理咨詢師證書嗎?”這樣的問題讓想去為災后做點事情的海歸張媛,一度覺得自己很沒有用。

2008年,張媛剛從法國回來,做了三年緊張的SAP咨詢顧問之后,正處于休息調整狀態(tài)。地震發(fā)生時,張媛身處大連,邊看電視邊流淚。在捐贈的同時,張媛也開始思考自己能做點什么,才能釋放心里的不安。

抱著想做老師或者心理疏導、陪伴小孩等想法,張媛詢問了四川、貴州等地的機構,但是得到的卻是沒有資格的回答。“現(xiàn)在想來可能是當時問的地方不對,很多機構其實是不需要這些證書,就可以當志愿者的。”張媛解釋說。

2009年初,張媛看到深圳義工聯(lián)在招募志愿者去非洲支教,要求會法語。國外的工作經歷和會法語,讓張媛從80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去到非洲的多哥等地,一呆就是一年。

2010年回國后,張媛進入到深圳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任副秘書長。

張媛是一個不喜歡一成不變生活的人,回看這10年走過的路程,正是因為公益行業(yè)一直有新鮮的事物在吸引著她去嘗試、去挑戰(zhàn),使她在公益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從最初做志愿者,到任職深圳市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的副秘書長的感性公益,又經歷了創(chuàng)辦公益機構,再到去北大學習充電,一直到現(xiàn)在的阿拉善SEE生態(tài)協(xié)會秘書長,張媛自嘲“一直在不斷的被現(xiàn)實打擊中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

在張媛看來,汶川地震“震動”了一批人——大家面對災害而又無能為力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使很多人希望能做點什么來彌補。這其中就有些人,因為在捐款和做志愿者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知不覺就一直做了下來。“隱隱約約是抱著補償?shù)男膽B(tài)在做事情”,張媛說,公益是需要耐心和專業(yè)來做的事情,激情的進入,最后能留下來的肯定是經過了理性思考的人。

程飛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修班同學會秘書長:

因地震走上民間救援之路

“叔叔,你們趕緊撤吧,我知道我出不去了,別你也出不去了!”時隔10年,程飛對當時沒能救出這個六七歲的孩子一直難以釋懷。

汶川地震發(fā)生后,作為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的一員,程飛接到了執(zhí)行地震緊急救援的任務。

做救援的過程中,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程飛,最直觀的感受是遭遇天災意外的時候,直接傷亡人數(shù)其實占比不多,多為現(xiàn)場不懂自救、互救,二次傷害比如驚嚇、身體透支、窒息等造成的死亡占比較高。

2012年,已經復員的程飛與幾位救援人員開始籌劃民間救援隊。程飛首先考慮的是如果沒有地震,民間救援隊該做什么。救援屬于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現(xiàn)狀是救援隊員比較分散,有事情的時候才會出來,這就需要考慮常態(tài)化做什么?所以程飛考慮的是做安全培訓,并做一些助學助老方面的事情。

在2013年蘆山地震救援過程中,程飛得到啟發(fā),將原有的志愿者團隊注冊成為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成立“一家親”公益志愿者服務隊,開始了組織化運營之路。

軍人出身的程飛坦言,自己體力好,更喜歡沖鋒陷陣,但是作為公益機構的管理者,要考慮組織的發(fā)展、對接各種資源,要帶領更多人一起做。

在忙碌的過程中,程飛逐漸梳理出自己要做的兩條主線,一條是整合資源,為企業(yè)的CSR項目出謀劃策,把資源做匹配,將純商業(yè)的操作轉化成專項基金運作等;第二條是推廣“護苗行動”項目,通過安全課堂,安全師資培訓,安全工作站,把常態(tài)化培訓融入到學校或者社區(qū)里面。

張世杰

北京樂予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從受益人到全職公益人

汶川地震發(fā)生的時候,身為華夏時報編輯的張世杰剛從秦皇島出差回京。車還在京哈高速公路上,就接到了女朋友關心的電話,這才知道地震了,當時女朋友在北京的辦公樓里,因為有20多層高,晃動得厲害,人都站不穩(wěn)。

作為希望工程曾經的受益人,張世杰從小學二年級到初中二年級一直都在接受資助。所以早在2006年開始就一直在做志愿者,同時發(fā)起了西部溫暖計劃項目。

地震發(fā)生后,張世杰在深刻感受到中國民眾對于社會責任意識崛起的同時,除了捐款也親赴地震災區(qū)做志愿者。這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當時的捐款捐物很盲目,只要是去到汶川的就行,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涌過去之后,后期追蹤是沒有的。

這讓張世杰在其后的西部溫暖計劃運作過程中開始了摸索與改變,并于2012年開始全職做公益,出任中國青基會蘭花草藝術基金的秘書長,做藝術啟蒙教育。同時繼續(xù)開展西部溫暖計劃項目。

張世杰最初覺得公益行業(yè)很簡單,自己喜歡也比較擅長,但是真正進入之后發(fā)現(xiàn)很多困難。團隊、資金、資源的缺少,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但是張世杰仍然明顯感覺到能力的不足,需要去專業(yè)學習。

時至今日,張世杰在公益路上又開始了新的征程,2018年2月,張世杰發(fā)起成立了北京樂予慈善基金會,繼續(xù)在公益之路的探索與發(fā)展。

周健

北京感恩基金會理事長:

被“騙入”公益行業(yè)卻一路堅持

汶川地震發(fā)生時,周健在北京新華人壽大廈19層的辦公室里。什邡是汶川地震的極重災區(qū)。13日一早,周健給在什邡的姐姐打電話,姐姐說,她在樓上拿米。周健在電話里喊道:“你要錢不要命呀!”姐姐說:“大街上睡滿了人,沒吃沒喝,我拿米去給他們做點飯。”

姐姐的話讓周健開始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做點什么。

上午九點多鐘的時候,周健接到新浪論壇阿蓮打來的電話,說有網友捐贈的物資想運到災區(qū),要他捐運費。周健開始找貨車,貨車說不去四川,地震了,油都加不上。于是他就想到走航空,用飛機運。包了一架飛機,可是網友的物資又裝不滿。

周健和阿蓮商量,決定在網上募捐物資。募集物資的途中,周健在成都的朋友陳妍找到了四川航空的免費飛機。當天下午,通過四川航空,他們的第一批物資從首都國際機場把救災物資送到了成都,從成都送到了什邡,用在了地震傷員的身上。

整個地震期間,他們運送了上百架次飛機的救災物資到四川。

在當?shù)卣块T都癱瘓的情況下,有物流管理經驗的周健,讓物流聯(lián)單在物資運送工作中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從而清楚地知道物資去了哪里。這次行動讓周健對如何做一個組織化的公益行動積累了經驗。

從2008年一直到2012年,周健大部分時間是在災區(qū)度過的。2012年,針對這幾年災后重建發(fā)現(xiàn)的問題,基于自己能做得好一點的想法,周健和什邡在京老鄉(xiāng),以及在什邡參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王振耀、楊立新等人,發(fā)起成立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周健自己擔任基金會理事長,主打兩個項目:“一校一夢想”和“義學空間”,且這兩個項目的核心對象都是孩子。

看似水到渠成,可是周健卻自稱是被王振耀“騙”進來的。

在是否決定要成立獨立法人的基金會時,王振耀對他說:“一邊做企業(yè),一邊做公益,豈不美哉。”但真正做起來之后,周健才發(fā)現(xiàn),運營企業(yè)和運營慈善組織完全是兩個相反的社會邏輯,運營企業(yè)講究的是“悶聲發(fā)大財”,做公益基金會則講究各方面的透明。長期矛盾下,周健權衡之后,關掉了自己的公司。

回看汶川地震,周健最大的感受就是志愿者概念的社會化,民間志愿者力量的崛起。“志愿者在之前是很狹隘的,但是現(xiàn)在尤其是在四川沒有人不知道。民間志愿者組織雖然是優(yōu)劣兼?zhèn)洌吘故亲叱鰜砹恕?rdquo;

向梅

北京圣商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

地震讓我成全職公益人

2008年,向梅是一名中山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的大三學生。5·12當天,正在上課的她在課間得知地震的消息。因為從未經歷過地震,雖然家在四川巴中,但是并沒有太多概念。直到第二節(jié)課下課才著急,但是一直都聯(lián)系不上家人,到晚上才得知家人平安。

之后,向梅一直在盯著災區(qū)的消息,直到5月底回到四川,開始了志愿者生涯,斷斷續(xù)續(xù)地支援四川的災后工作。2009年成為團中央西部計劃志愿者的一員,作為全職志愿者,向梅被派到汶川縣草坡鄉(xiāng)的一個援建工作組,工作了一年多的時間。

后來因為身體原因,向梅暫時離開。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她再次回到汶川。這一次,是以全職公益人的身份——啟創(chuàng)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汶川縣水磨鎮(zhèn)社工站的一名社工,從校園文化建設、婦女自組織、老人自組織建設等角度,支援災后重建工作。

汶川的服務穩(wěn)定后,又兼顧啟創(chuàng)在四川北川、綿陽、成都等項目點的協(xié)調、管理工作,這一干就是6年,直到2016年9月。

為了沉淀已有的經驗,更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公益、慈善知識,2016年9月向梅來到北京脫產讀書,讀書之余仍心系鄉(xiāng)村教育,通過“一校一夢想”等項目支援鄉(xiāng)村學校發(fā)展。2017年底出任現(xiàn)在這家企業(yè)基金會的副秘書長,負責基金會的日常運營、項目開發(fā)及管理工作。

雖然專業(yè)對口,但向梅說,如果沒有汶川地震,并不能保證一定會做全職公益人。

在6年的社工生涯中,向梅感受最深的是這個行業(yè)真的是以人為基礎。對于困境中的人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需要有人去從事這個工作,通過精細化的服務去陪伴他們成長,也少不了推動和鏈接那些愿意做公益但沒辦法做全職的人的資源。當然,這對個人來說,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王娟

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從職業(yè)經理人到公益品牌創(chuàng)始人

2008年5月12日下午,時任某集團公司高管的王娟正在杭州辦公室工作,突然她感到一陣眩暈,剛開始還以為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但很快發(fā)現(xiàn)是地震,和同事們一起疏散到樓下后,不久就接到了四川地震的短信。

看完央視對地震的報道之后,王娟直接冒雨開車去了附近的銀行捐錢,因為這是第一次主動捐款,完全不知道該怎么捐、要捐給誰。最終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選擇了名單上排在第一位的中國紅十字會。不久她又和集團內其他高管,每人拿出一個月的工資由集團統(tǒng)一捐給災區(qū)。后來集團又組織捐一個月的工資。

但這些錢捐到哪里?怎么使用的?王娟和同事們不知道,也沒有再問詢過,也沒有收到任何回饋。

2009年開始,王娟受一位企業(yè)家朋友邀請,先后幫忙打理兩個公益基金。兩年后,企業(yè)家朋友決定不再延續(xù)兩個公益項目,而這時王娟開始認真思考,只有打造出公益品牌,才能讓公益項目避免對個人因素的依賴,走上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王娟決心全職投入公益,經過半年調研,她將項目聚焦在聽障領域,并聯(lián)合三十幾位播音員、主持人在2012年3月2日共同發(fā)起了“愛的分貝”公益項目,并擔任項目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從聽障兒童及家庭面臨的多重困境入手,從醫(yī)療救助延展至學前教育支持及機構賦能,建立起全場景、一站式的聽力公益服務體系。2016年8月31日,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成立,王娟出任理事長。

成為全職公益人之后,王娟面臨了在商業(yè)領域里想象不到的困難,沒有了央視主播的光鮮,也沒有企業(yè)高管的優(yōu)渥待遇,如同一場公益“創(chuàng)業(yè)”,缺錢、缺人、缺資源,一切都要從頭做起。

做了這么多年的公益,王娟表示最害怕的就是不關心捐贈去向的捐贈人。“我們希望捐贈人對我們的項目有了解,知道在哪里看項目反饋,畢竟我們是做公眾籌款的。”王娟表示,去年愛的分貝項目籌款是2470萬元,公眾籌款占到了約70%,都是小額捐贈。

“公益讓我變得成熟和豐富了。”王娟總結十年公益歷程。從自發(fā)性的公益行為,到轉型跨界深扎公益領域,她最滿意的是,機構成長再困難,她也沒有因為缺錢拒絕過一個符合資助條件的聽障兒童,目前愛的分貝已經資助了4000多個家庭。公眾籌款的。”王娟表示,去年愛的分貝項目籌款是2470萬元,公眾籌款占到了約70%,都是小額捐贈。

“公益讓我變得成熟和豐富了。”王娟總結十年公益歷程。從自發(fā)性的公益行為,到轉型跨界深扎公益領域,她最滿意的是,機構成長再困難,她也沒有因為缺錢拒絕過一個符合資助條件的聽障兒童,目前愛的分貝已經資助了4000多個家庭。

湘靈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長江265公益計劃執(zhí)行長

從地震開始做公益

2008年,湘靈(本名鐘鐵華)剛從北京辭職銷售經理的職務回到長沙的家里,照顧老人。地震發(fā)生時完全無震感,直到有電話進來說地震了還是不信。

因為有媒體朋友的原因,湘靈此后一直關注著地震的情況。

震后兩天,小區(qū)里出現(xiàn)了紅十字會的募捐箱,也是在這時候,湘靈才知道人人都是與公益有關的。湘靈當時的想法是“我就不穿著高跟鞋去災區(qū)添亂了”,就在小區(qū)的捐款箱里捐了個吉利的數(shù)字——666元。

這之后,湘靈參加了天涯義工,管理上雖然是比較原始的狀態(tài),但注冊人數(shù)有6000多人。可是義工平時只是去看看老人、孩子等,這讓湘靈感覺并不滿足。

直到2012年,湘靈在一次旅游中接觸到了金三角風情區(qū)國軍的93師,講解員就是他們的后裔,其眼中流露出的絕望、冷漠深深觸動了湘靈的心。

從那之后,有著軍人情結的湘靈找到了“老兵回家”的發(fā)起人孫春龍,開始了幫助老兵的公益之路,從項目助理到籌資官,再到傳播,一直路干到2016年。

如今湘靈正在做長江265公益計劃的執(zhí)行長,關愛深山老人,做留守老人的居家養(yǎng)老,雖然籌款不多,但是她一直被山村的自生力感動著。“我想把公益帶到空白地,摒棄光環(huán),從一開始就讓他們財務嚴謹、理解利他、有同理心,學著與政府合作。”這是湘靈目前的想法。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湘靈感受最深的是聯(lián)合救災,她認為因救災搭建的體系不僅僅是用于救災,而且是團結了公益團隊,無形中搭起了一個網絡,讓其他的社會問題以其為依賴,慢慢向專業(yè)化發(fā)展。

她說:“相信的力量在公益實踐里很重要,只要大家團結在一起,無論是災后重建還是社會問題,都可以解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 色综合合久久天天给综看|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日日AV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综合av一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色综合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色图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州欧州一本综合天堂网| 综合五月激情五月开心婷婷|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成人网|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色综合中文字幕|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