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徐輝
“因為地震,我們離散,因為安康家園,我們相聚。北京—日照—雙流,一個超越地域、血緣、民族的大家庭。那一刻,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有國才有家的含義。”
2018年5月9日,伴隨著孩子們飽含溫情的朗誦,由全國婦聯指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四川省婦聯、日照鋼鐵集團主辦,成都市婦聯、雙流區人民政府承辦的汶川地震及“安康家園”公益項目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四川雙流舉行。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鄧麗,四川省委副書記鄧小剛,日照鋼鐵集團副總裁王立飛等出席活動。
十年后再相聚
孩子們和“安康媽媽”再次相聚,有笑有淚,有歡聲也有抽泣,更有說不完的心里話。
來自山東日照的張愛蓮,曾經是日照安康家園的“安康媽媽”,一共帶過18個孩子,5月9日當天與其中的3個孩子回到雙流安康家園。經過四五個小時暈機暈車的顛簸,張愛蓮此時已忘卻了身體的不適,感到非常緊張和激動。
小森,現年21歲,雖然不曾由張愛蓮帶,但彼此熟識。當年,張愛蓮把12歲的小森和其他孩子從山東護送到雙流安康家園。時隔9年再次相見,如今這個在成都鐵路局成都客運段T8次列車上當炊事員的小伙子,高高大大,卻在張愛蓮懷里哭得像個孩子。
同樣來自山東日照的“安康媽媽”李向南,說起9年前還要抱在懷里的孩子現在已經長成大小伙子,笑得合不攏嘴。她和自己帶過的孩子們坐在床上看照片,回憶往昔珍貴的點滴,歡聲笑語在溫馨的宿舍中不時響起。
今年23歲的小巧已經是一位身懷六甲的準媽媽,大學畢業一年多,如今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家鄉在德陽中江的她曾在安康家園生活了5年,她當年的“安康媽媽”廖敏秀正在隔壁房間接受采訪。“在安康家園的每一件事情都很特別。”小巧如此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家園,她說,“這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如果沒有安康家園,我真的不能想象現在自己是什么樣子。”小巧說會把這些告訴即將出世的孩子,并且帶他(她)回安康家園。
小歡抱著剛滿一歲的女兒回到雙流安康家園,26歲的她曾在這里生活3年多,園長胡源忠抱起她的女兒,笑容滿面地說:“我當爺爺啦!”
22歲的小華和自己的“安康媽媽”張愛蓮擁抱在一起舍不得分開,張愛蓮給她梳理頭發,捧著她的臉,像看著自己的掌上明珠。
“安康媽媽”帶來孩子們小時候喜歡吃的各種零食,回到安康家園的孩子們給“安康媽媽”帶來家鄉的土特產。宿舍里、回廊上,到處歡聲笑語、傾訴離情,所有的房間都熱鬧而溫暖,所有人的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顏。
日鋼捐贈超億
因為下雨,原本安排在家園院子里的“團圓飯”改在了食堂里,熱烈而溫馨的氣氛讓人們忘記了屋外冷雨的寒意。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奪走了數萬人的生命,地震重災區的一批兒童因此成為孤兒。在震后的舉國救援中,由全國婦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日照鋼鐵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安康家園”,第一時間轉移安置了712名孤困兒童,除去一部分后來陸續找到父母外,最終接收救助兒童672名。
地震那年小玉13歲,讀初中一年級,妹妹小琳12歲,念小學。今天,小玉已經從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成為綿陽市沙汀實驗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與她一起在“安康家園”長大的妹妹小琳,也順利考上了廈門大學,修了海洋生物學和英語專業的雙學士學位,目前正在準備畢業論文。今年,小琳還將被保送成為廈門大學天文學專業的研究生。
小玉說:“地震中我們失去了親人,一度感到無助無望。是這么多好心人的支持,讓我和妹妹面對災難勇敢地堅持下來。我們有了更多的親人,有了一個更溫暖的大家庭,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小博,你還記得和小磊在寢室里燒烤,差點燒了整個安康家園嗎?還有每天晚上阿姨按時叫你上廁所,怕你在床上畫地圖嗎?小兵,你總是把指甲留得長長的,怎么都不剪,說是有人欺負你,就用指甲狠狠抓他。小林,你常常躲在被窩里哭泣,說想媽媽。小李,你說世上只有弟弟是你最親的親人了。還有小軍,錢包里總夾著妹妹的照片,說等自己長大,有本事了,一定要把妹妹找回來。”安康媽媽代表付小鳳,一說起孩子們的往事便滔滔不絕。
“安康家園”項目歷經日照“安康家園”和雙流“安康家園”兩個階段。救助地域包括四川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10個州(市)、31個縣(區)、182個鄉(鎮),涵蓋漢族、羌族、藏族、回族、土家族、黎族6個民族。日照鋼鐵集團累計通過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贈1.26億元,用于捐建“安康家園”、新的棠湖小學,擴建雙流九江中學以及保障孩子們的學習生活費用。截至目前,282名學生考上大學、342名學生職高畢業并就業或參軍,還有48名學生因年齡尚小需繼續在“安康家園”生活和學習。
安康家園特色
紀念活動上,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鄧麗在回顧了“安康家園”的發展歷程后,深刻總結了“安康家園”的發展特色及經驗體會。
她說,“安康家園”突顯了為黨和國家分憂解難的政治擔當,在服務兒童、支援汶川地震災后重建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她指出,“安康家園”以及汶川地震災后重建的發展成就,來自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來自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來自于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中國力量,也來自于我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綜合國力的大幅躍升。她要求婦聯組織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兒童防災減災工作納入重點工作領域進行謀劃部署,在繼續落實保障好“安康家園”資助服務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動員優勢和婦聯組織優勢,在輔助黨和政府開展兒童防災減災工作中主動作為。她勉勵“安康家園”的孩子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勤奮學習、增長本領,珍視黨和政府及全社會的關愛,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人生華章。
四川省委副書記鄧小剛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全國婦聯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日照鋼鐵集團等為“安康家園”建設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災區群眾深情關懷,親臨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多次對推動災區發展振興作出重要指示,始終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肩負重大責任,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他指出,“安康家園”建設,凝聚著黨和政府對孩子們的親切關懷,也展示了重建家園過程中華兒女的團結、自強與樂觀。衷心希望全國婦聯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日照鋼鐵集團以及社會各界,繼續支持“安康家園”,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我們將牢記習總書記囑托,一如既往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把‘安康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讓孩子們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匯聚強大力量。”鄧小剛表示。
創造康復奇跡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秘書長朱錫生在紀念活動上發布了《“安康家園”公益項目十周年工作報告》。他說,“安康家園”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災區孤困兒童集中安置基地,其不同于其他慈善項目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深度參與到應急救助和災后重建過程中。項目立足于輔助黨和政府安置撫養災區孤困兒童、以最大力度支持災后重建的政治站位,從緊急轉移到異地過渡安置,從投資巨額為孩子們在家鄉建造“安康家園”到持續資助孩子們完成最高學業,期間所體現出的風險性、復雜性、協同性和可持續性,在公益組織援建的項目中都是獨一無二。“安康家園”經過十年運作,成功探索實踐出政府支持、民間出資、公益組織監管的災后孤兒緊急援助模式。
據了解,“安康家園”公益項目的一大亮點,是把兒童災后心理康復作為關鍵問題加以關注解決,按照有利于災區兒童身心成長特點,精心打造成配套設施先進齊全、園區環境親情溫暖的家庭式家園。與國內多家院校、醫院合作,定期對孩子們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和心理評估工作。“安康家園”的管理人員及“安康媽媽”上崗前,都要參加心理疏導知識培訓,并定期接受相關知識的繼續教育培訓。
十年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心理專家團隊先后六次對家園兒童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北大第六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豫鑫在發言中說:“經天災人逝雙重驚駭過的災區孤困兒童,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2~4年后,他們的心理康復創造了在短時間內心理障礙總檢率、兒童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患病率和兒童重癥抑郁患病率低于國際平均水平的佳績,達到普通人群的百分比,創造了康復的奇跡。”
為教育公眾特別是兒童少年樹立安全觀、掌握基本的應急避險知識和技能,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于汶川地震后啟動實施了“兒童安全工程”,通過安全教育宣傳以及“情景+體驗式”教學,幫助兒童少年掌握應急救助技能。在當日的紀念活動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還啟動了“兒童防災減災公益項目”,以進一步完善兒童防災減災、保障兒童安全健康成長的方法和舉措。
中午家宴過后,280名回家的孩子與48名尚在“安康家園”生活學習的孩子與“安康媽媽”一起,在新的棠湖小學操場上拍攝了一張十年全家福,“我們回家了”的歡呼聲響徹天際……
(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