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和重建任務,恢復重建資金總需求經測算約為860億元
7月15日,中國政府網被授權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稱,將用三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任務,使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得以恢復并超過震前水平,為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規劃》還指出,重建資金大約需要860億元,并要求重建后的震區應戶戶安居有業、民生保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同步奔康致富。
在地震后的三個月,救災工作逐漸轉向災后重建階段,這份《規劃》對于在蘆山救援中的社會組織影響有多大?社會組織應如何綜合規劃、找準自己的位置?為此,《公益時報》記者進行多方采訪。
《規劃》更加偏向著眼宏觀
“《規劃》出臺后,需要考慮對目前工作進行適當調整的可能是基金會,基金會在大的政策和大面上的配合都是比較關鍵的,而一般民間NGO做的都比較微觀一些,所以基本沒什么影響。”平安星防震減災教育中心副主任劉寶宗說。
平安星是一家專門做防震減災安全教育培訓的民間機構,在這次蘆山地震中他所供職的機構與楊帆基金、西部陽光三家共投入約1400萬為震區蘆山、寶興、茗山和雨城三縣一區的學生進行防震減災的安全教育培訓,目前這個項目從當初震后開始甚至是更早之前就一直在做。
“像平安星的災害安全教育項目對于《規劃》中所提及的方向來說要微觀得多,所以《規劃》出臺影響也不是很大,防災教育是普惠型的項目,選擇合適對象就可以開始操作,我們也會帶動和培養一批本土NGO組織,讓他們來繼續承擔這種防震減災安全教育培訓任務。”劉寶宗說。
在經歷過汶川、玉樹、彝良重大地質災害后,社會組織也逐漸明確了自身在災區存在的意義。每當重大災害發生后在救災期,一部分社會組織承擔著搶救人員生命的任務,一旦救援階段完成,他們就會撤出,而一些基金會和一些做災后重建的社會組織就會入場,對于這部分社會組織,《規劃》又意味著什么呢?
“我們現在做的項目基本都是災害培訓,培訓項目限制較少,基本都是政府沒有太涉及或者說是覆蓋不到的部分,我們可以作為政府在一定項目實施上的補充。”壹基金傳播部總監姚遙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對于后續重建可能會涉及大量資金的投放,姚遙表示:“根據《規劃》的實際情況可能有所微調,但不會變動很大。”
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在災后重建的過渡階段主要幫助災民持續建設友成彩鋼瓦過渡安置房。“友成在《規劃》發布前就進行著友成彩鋼瓦過渡安置房項目建設,這種項目易于就地取材、搭建方便,既滿足災區群眾的現實要求,又符合相關政策導向,切實彌補了每家3000元過渡安置費不足,目前該項目進展很順利,并不會因為《規劃》出臺項目出現變化。”友成基金會應急與社會合作部主任張忠華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作為入駐在雅安平臺的眾多社會組織的管理方,身為共青團四川省委機關黨委書記、黨組成員、雅安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中心主任的趙京東覺得《規劃》出臺使得社會組織更加清晰了自身項目方向,更加有利于自身項目定位。
“《規劃》的出臺對于社會組織項目本身倒是沒有什么影響,就基金會來說,有些項目就能夠盡快落地實施,怎么樣跟政府的規劃結合,怎么樣跟災區的群眾需求結合,這些都能夠明晰下來。基金會的錢都是募款而來,不應該是花得越快越好而是越有效果越好,而對于民間NGO,可能服務地點會有所調整,服務領域、服務方法變化不大。”趙京東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社會組織主動對接《規劃》
對于此次來川救援的社會組織,四川方面在雅安市設立了社會組織與志愿者服務中心專門用來對接社會組織,并由共青團四川省委統一領導,四川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作為共青團四川省委委托執行方對入駐平臺的社會組織進行協調服務,同時也在當地承擔著部分公益項目的建設任務,在規劃出臺之前,四川青基會在震區大概已經資助了2萬名青少年,每人補助1000元的學習生活費用。
對于《規劃》的出臺,四川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劉玥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多次災害救援和項目投放后,社會組織基本都學會了如何應對《規劃》的變化,在考慮項目建設之初就會預判和即將要出的《規劃》相銜接,不會浪費自身資源重做項目。”
對于基金會投放項目來說,劉玥認為,國家的資金和社會組織的資金是兩部分,社會組織的資金需要找到國家資金的切入點,“當然社會組織的資金相對于國家的資金來說是很小一塊,基金會還是需要找到一個契合點作為政府資金不足的一個補充,所以要說有些影響就是,《規劃》出臺后還要結合專項規定來最終制定項目。”
劉玥所在的四川省青基會在這次蘆山地震中所做的首要項目就是援建當地希望小學,他認為這個項目與剛剛《規劃》出臺的規劃有著很好的對接。“我們的主要項目就是援建當地希望小學,首先我們會看到當地政府出臺援建學校的專項規定。其次,震后重建的學校不完全是由社會資金來援助,社會資金只是對政府的工作做出一個補充,我們要求政府援助資金不能少于49%,我們資金可以做到51%,這樣就是政府資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切入,做好學校重建工作。”
劉玥說:“這次的國務院重建規劃中的資金安排主要是在重建恢復,和5.12汶川地震的重建資金還有很大區別。對于具體希望學校援建,我們接下來會和政府進行商談并簽訂相關協議,學校建設資金是多少,社會組織拿多少,接下來還會有一系列的協調過程,不可能因為《規劃》出臺導致項目建設大方向有變。”
渴望政策配套
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開會議部署蘆山震后重建工作,同日,四川省還正式對外發布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11個專項規劃。宏觀層面的規劃正逐步影響著當地政府的各個部門。作為在當地以災害預防安全教育為主的NGO組織平安星也在感受著《規劃》出臺后的種種變化。
平安星在當地的對口銜接部門是教育局,劉寶宗覺得,《規劃》出臺后當地教育局也拿出相應的政策來為平安星量體裁衣,但他覺得這個政策配套硬件上足夠、軟件還應加強。
“國務院《規劃》出臺之后,我們這邊有一些變化,當地的副區長、教育局長、應急辦、防災減災局各個部門都抽出一把手或二把手組合起來專門成立一個辦公室,專門來做這個安全防震減災項目,這讓我們覺得新的規劃是不是激發了他們一些什么東西,政府對這個防震減災的重視程度有了一些變化,但我們覺得除了有這種硬件上辦公室的配套之外,還應該有這種整個資金配套、整個聯動的配套。”
劉寶宗認為,在災區,平安星最多做三年,三年后最終還是要留給當地的NGO繼續做項目,所以最終還是要靠本土的社會組織自己。
在《規劃》出臺幾天后,友成基金會也于19日上午召集了8家NGO參加學習《規劃》,“這幾家NGO都表示,希望在社區關懷、就業支持、林下養殖等領域得到國家及社會支持。”張忠華說。
面對著社會組織的訴求,趙京東覺得這些需求都可以通過政府購買來進行解決,鼓勵民間組織發揮特長、積極參與重建。“《規劃》出臺后,如果出現項目重疊或者民間組織需要參與,政府會采用采購或是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讓社會組織參與其中。”趙京東說。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