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閆冰
老話說“年關不好過”。這句老話用在兩位跨界到公益的名人身上倒是妥貼:李亞鵬遭遇了“職業爆料人”周筱赟的“潑墨”而陷入輿論危機,崔永元和另一位職業爆料人方舟子“死磕”而離開央視。
與以往的口水仗中,爆料者借著網絡和噱頭占上風的情況不同,網友并沒有出現“跟風倒”和盲目“站隊“,公眾理性的思維日趨占據主流,憑借對公益環境的了解增加,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判斷和追問意識。
曾幾何時,“公益”對于眾多名人們早已不是簡單地等于錦上添花的詞兒。你不能作秀,不能另有圖謀,不能背后一套……即使你是真心誠意地做公益,也一定會遭到質疑。名人們的公益路并不那么好走,需要強大的神經,還有不折不扣的勇氣與堅持。
關鍵詞:直面問題
12月20日晚,從美國歸來的崔永元舉行媒體說明會,就公眾普遍關心的“離職央視”、“赴美調查轉基因產品”、“與方舟子的微博斗爭”等問題回答了多家媒體的提問。
在始于9月、耗時數月的“崔方大戰”中,兩人從單一的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話題轉移到對個人人品的質疑,崔永元強調,自己就算是“晚節不保”也要抗爭到底。“這次要跟方舟子弄,絕對是要違背中央臺的規定的,不辭職,也得讓我走,所以干脆辭了跟他干。”崔永元說到做到。
在這場論戰中,崔永元站在普通大眾的角度,認為“我不了解的東西,那么我可以選擇不吃,這是我的權利。”相對中肯的態度贏得了大量普通網民的認可。
作為明星名人,時常要與緋聞打交道,相比明哲保身地被動躲過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回避、不逃避,或許才是公益圈中的最佳解決方案,直面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崔永元一個人的做法。
“嫣然天使基金是因為孩子而發心做的一個公益項目。而書院中國則是完完全全自己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李亞鵬直言,“可以做到我死。”
12月22日晚,“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國貿的一家酒店召開,是時座無虛席。李亞鵬及書院中國的理事等人,正面回應了包括“借公益斂財”、“書院中國”與“中書控股”的關系、“書院中國為何不掛牌辦公”等幾大質疑問題,對于違規注冊的質疑,李亞鵬并沒有直接回應,他說:“在未來15天內,北京市民政局會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現在代表政府部門發言不合適。”
關鍵詞:專業化、明星基金會
“他是一個好人。”崔永元到汕頭大學“說事”,聽到一名大學生如是評價自己。小崔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評價?,F在,從央視到中國傳媒大學,“主持人”變成了兼職身份,正式調入后,崔永元將主要從事口述歷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不變的是一直專心做好人的堅持。
請農民工兄弟吃飯,到皮村打工者之家主持打工春晚,從口述歷史搜集保護,到鄉村教育幫扶、教師培訓計劃,到發起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再到赴美調查轉基因食品,崔永元愛打抱不平、愛實話實說的個性讓他與公益和公共事務再也分不開。
今年8月6日,崔永元發起的北京永源公益基金會正式在北京成立,這也是北京批準的第一家無主管單位登記的地方性公募基金會。
此前,李連杰的壹基金、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楊瀾的陽光文化基金會,隨著明星中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專項慈善基金,注冊成立慈善基金會的方式也開始出現,雖然目前來看數量屈指可數,但這也可被看作明星公益當下的最高級形態。
作為該基金會的理事長和法人代表,崔永元承諾,將以更大的透明度和更有效的資金使用率來執行項目的運行。在成立首日,基金會就獲得捐款2200萬元,其中個人捐款200萬元,兩家企業分別捐款1000萬元,還有一家公司將連續五年為基金會提供服裝服飾用品。
永源公益基金會主要從事鄉村教育幫扶、口述歷史收集保護等公益項目。2002年,崔永元開始做“口述歷史”搜集工作。如今,他已擁有一個專業的團隊。目前,該團隊已經采訪了4000多人,受訪者平均年齡85歲,留下了10多萬小時的影像資料。今年2月,與母校中國傳媒大學合作成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及口述歷史博物館”,崔永元打算建好后分兩步對公眾免費開放,他用堅定的口氣告訴外界,“這個事,往崇高了說,就是民族的口述史,給后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往通俗了說,它是我活命的依據。”
關鍵詞:獨立性、壓力
5月27日,嫣然天使基金也在香港宣布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會·香港”,開通了海外募捐平臺。另一重維度上看,李亞鵬的公益走在獨立性的路上。
2005年末,李亞鵬以“準爸爸”的身份出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小天使基金”的形象大使,這是他第一次與公益機構正式合作。2006年11月21日,“嫣然天使基金”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下的專項基金,沒有新聞發布會。前一日深夜,李亞鵬更新博客:嫣然天使基金的成立,來之不易,感謝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所有幫助它的人。我們作為嫣兒的父母發起這個基金是有感而發,沒什么了不起。
2009年末的慈善晚宴,眾明星為其籌款2956萬元。近三千萬的善款李亞鵬早有打算——籌備成立“北京嫣然天使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嫣然醫院)。2010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明確鼓勵各類慈善機構、基金會出資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這無疑為醫院的成立創造了機會。2011年底,“嫣然醫院”獲得了北京市衛生局的批復,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開業。
“形象大使”、“專項基金”、“社會企業”,再到今天“嫣然天使基金會·香港”和“北京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李亞鵬的身份轉換和公益成長路徑很明晰、很堅定。
本報專欄作家劉敬文曾經這樣評論:“公益項目的發起和執行本來就是一個專業程度挺高的事情,跟明星們本職工作相差很大,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是一位資深的明星,他的本職工作占用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且本人也對公益有很深刻的理解,這個當然可以嘗試一下。像李連杰、成龍、王菲和李亞鵬都屬于這種情況,而且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很大的,不比他們當年從無名小卒變成大明星要容易。”
關鍵詞:接地氣兒、堅持
8月19日,陳坤與80余人的“行走的力量”團隊正式返回拉薩,成功完成第三季“行·靜喜馬拉雅”珠峰東坡嘎瑪溝環線的行走,最后的幾天里,數名志愿者都出現了體力不支的情況,行走路線被拉得極長。即便如此,他們仍沒有抱怨和放棄,咬牙堅持走完了全程,創下比前兩年都要多的全程行走人數記錄。
陳坤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東申童畫”,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個公益項目就是“行走的力量”,號召人們走出去,在行走中觀心自省、獲取正能量、傳播公益。
那年,這個項目沒有轟轟烈烈的啟動儀式,沒有作秀和宣傳。
《行走》的主編費勇作為陳坤的朋友這樣說:“以一個明星的身份,組織一次行走活動,很容易把活動變成一個娛樂事件,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陳坤把這個活動組織得很不娛樂,完全像一次嚴格的修行。”
陳坤用三年證明了這個公益項目的口號,“行走,只要開始就不會結束。”這也讓明星公益行為有了另一個注解,堅持、腳踏實地,除了不遺余力地做宣傳倡導,也可以通過實在的行動和項目讓理念更加實在、接地氣兒。
(本報記者 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