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美麗中國創始人 潘勛卓
“美麗中國相信,如果有一位卓有成就的領導者真正關心中國的教育,時刻心系改變學生的未來,他將會在不同的社會領域中發揮他對教育的影響力。因此,美麗中國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培養有社會影響力的領導者,來解決教育資源失衡的問題。”
今年2月22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這樣的消息:“今天參加一同事的生日Party。她要求不要帶生日禮物,希望參加Party的每位朋友幫助她兒子的慈善項目‘點亮眼睛’……”這條微博迅速被大量轉發,也引起公益圈對這個項目的好奇心。
支教老師的新使命
原來,這是由兩名“美麗中國”的前支教教師在完成支教后創立的公益項目。
斯坦福大學農村教育行動項目的研究表明,在中國農村有將近2.2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至少有20%的人需要佩戴眼鏡來矯正視力。然而,研究表明其中只有6%的學生能夠有條件佩戴眼鏡。
為解決這一問題,Andrew Shirman和Sam Waldo這兩名“美麗中國”的前支教教師在2012年成立了這一非營利性的項目——點亮眼睛(Education in Sight)。這一項目為中國農村地區的學生提供免費的視力檢查和矯正視力的眼鏡,并給予他們相關的護眼衛生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長期受益。
到今年6月,“點亮眼睛”已經為云南偏遠農村地區的六所學校的800多名有需要的學生配備了眼鏡,每副眼鏡388元,總價值30余萬元。而配鏡所需的費用和技術全部來自于愛心人士和企業的資助和提供。
“美麗中國”的長期影響力
“點亮眼睛”實際來源于“美麗中國”2011年在云南當地的一個課外項目。當時項目老師Andrew Shirman爭取到一筆外部捐助,并與當地的眼科醫生合作,為云南三所項目學校的1644名學生進行了視力檢查,最終為三所中學的331名近視學生提供了免費眼鏡。
而這也是專業支教機構“美麗中國”一直所倡導的“新支教”理念,他們鼓勵支教教師在項目結束后繼續為解決教育問題而努力。這正是“美麗中國”創始人潘勛卓出于對機構長期影響力的專業化思考,潘勛卓希望帶領“美麗中國”走向一個新方向,使之不僅僅是一個支教項目,更要變成一個“孵化器”,系統地“孵化最創新、最變革的一些教育方面的突破性想法”。
為了實現這一愿景,2014年春節期間,潘勛卓還特意去了一趟美國舊金山,探訪一系列教育創新機構。在考察過程中,當聽到雅虎的創始人之一Tim Brady說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創新團隊是“一名IT工程師加一名了解問題所在的‘美麗美國’項目老師”時,他不由得內心一動:“如果可以系統地支持支教過的‘美麗中國’項目老師踐行他們的教育創新,他們必定大有可為。”整整一周的考察后,潘勛卓像“打了雞血一樣,各種想法停不下來”。
孵化創新和領導力
帶著這些想法,“美麗中國”與前“美麗英國”校友Zevae M. Zaheer成立的Co.Creator一起合作發起了一個名為“虛擬孵化器”的項目,由Co.Creator指導“美麗中國”的項目老師及校友將與教育相關的創業想法孵化成初創企業。
“虛擬孵化器”用一系列的孵化工具對參與者進行為期8周的培訓,前4周針對客戶開發,后4周針對商業模式的開發。作為“點亮眼睛”的開發總監,Sam Waldo參與了“虛擬孵化器”,成為首期項目4名參與者的一員。
參加孵化器的伊始,Sam Waldo對于“點亮眼睛”的方案只是與當地機構合作,為低收入地區的孩子提供眼鏡。而經過孵化之后,他為現有方案引入了許多盈利模式,增強了項目的可持續性,并且成功獲取了一筆可觀的投資。
“美麗中國”市場與傳播團隊的王妘介紹說:“我們提出了‘新支教’的概念,讓‘美麗中國’不再僅是一個支教項目。因為教育的問題往往不只是源于課堂,所以我們希望我們的老師不僅僅是課堂里面的領頭羊,還是教育問題的觀察者,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的思考者。而‘虛擬孵化器’正是我們目前所做的嘗試之一。”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