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楊馳是重慶巫溪縣上磺鎮羊橋村的社工,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港華投資有限公司的員工。2月17日,楊馳暫時離開公司,加入香港中華燃氣集團(以下簡稱“港華”)的“企業捐人計劃”,成為公益項目“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第一批港華社工,開始為期半年的社工服務。
“將企業中的員工調動起來,企業不僅捐錢,而且捐人。用這樣的理念來推動項目,也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項目倡導機構之一的企業公民委員會總干事劉衛華說。
楊馳介紹,他們的工作主要分為兩部分:學校和村社。在學校作為輔課老師,協助進行課外輔導課的教學,學業陪讀;在社區進行留守兒童生活陪伴,情感陪護。
楊馳的孩子在讀小學一年級,他認為這次照顧留守兒童的經歷,對他與孩子的相處很有幫助。除了對家庭的影響外,楊馳對工作也有思考。他在匯報材料中表示:“通過在學校和村社的服務,讓我更深地體會了服務的本質意義就是需求。只有抓住客戶最真實的、最迫切的需求,才能使自己的服務效果最大化,最有意義。我想在工作中要了解你的服務對象(領導、同事、客戶、合作伙伴、政府機構)的真正需求,根據需求提供服務,才是最有效的服務。”
“企業捐人計劃”的構想來源于“光彩愛心家園——樂和之家”的創始人廖曉義。去年年底,廖曉義在企業公民委員會組織的會員企業年會上發表演講,提出該計劃。“和一般意義的社工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他們是由公司派出的長期服務的社工。目前就國內來說,是比較少的。”劉衛華說。
“我們一直在尋找創新的公益方式。資源就這么多,需要做出意義和影響。所以聽到這個計劃,我們當場就舉手報名。”港華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楊松坤說。
楊松坤認為,參與“企業捐人計劃”,對于企業來說,除了損失了3個人半年的勞動力,好處還是很多的。“客觀上,員工會認為企業有責任感,認同感凝聚力會加強。員工有收獲,對企業來說也有好處,比如說客戶理念。企業一個很大的毛病是以為提供的都是客戶需要的,但事實卻相反。我們從社工的體會中感受到,我們是做服務的,客戶如果看到我們會很開心地笑,證明我們的服務做得好。我們不僅要做到員工笑著面對客戶,還要做到客戶看到我們就笑。”
(來源《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