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數十名貧困高中生全體起立,在眾人的矚目下舉起緊握的右手,整齊劃一地許下“自強宣言”。——這是2015年9月23日發生在安徽省黟縣中學階梯教室中的一幕,伴隨著學生們的錚錚宣言,“賓利自強班”在超百名來自公益機構、企業和媒體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正式啟動,獲得資助的貧困高中生將與捐贈人結成“一對一”的關系,在沒有經濟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完成高中學業,并將有希望繼續獲得之后大學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用。
這次賓利汽車中國成為了該“自強班”的“贊助方”,他們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姻,設立“賓利教育基金”,實現對貧困高中生的幫扶。而這樣的合作關系實則上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圓夢832”大計劃中的一部分。
“832”為誰圓夢?
在我國的扶貧工作中,教育扶貧意義十分重大,“收入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時,教育不公平會影響人的一生”。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時就指出:“治貧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是扶貧根本之策。”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年初做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出:“要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然而,在我國現有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中,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的資助為薄弱環節,僅有國家助學金、學校資助和社會資助,面臨著資助政策相對單一、資助比例相對偏小(僅覆蓋全國20%的在校生)、資助標準相對偏低(每人1500元/年)的問題。而鑒于可提取的事業收入有限和貧困地區資金來源嚴重不足,學校資助和社會資助所能覆蓋的比例也很低。
一方面是資助不足,而另一方面是貧困高中生比例高。據調查,云南省墨江縣有5463名在校高中生,來自貧困、邊遠、高寒山區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占75%,更有32%的學生屬于特困生。像這樣的貧困高中生還有很多,他們的求學路坎坷、顛簸,他們的求學夢脆弱、易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扶貧基金會在2007年啟動新長城高中生自強班項目。截至2014年10月30日,項目覆蓋了25個省(市、自治區)的128個縣,在145所高中建立了275個自強班,資助高中生13965人。
據了解,每募集30萬元,扶貧基金會就能資助一個新長城自強班的50名貧困高中生完成三年學業。
為了讓愛心的陽光惠澤更多的學生,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新長城高中生自強班項目的基礎上,將援助的視野放大到全國832個貧困縣、片區縣,推出“圓夢832”貧困高中生關愛行動。除了將范圍擴大,在受益對象上,也將貧困職高生納入了資助范圍。
去年11月18日,“圓夢832”貧困高中生關愛行動正式啟動,計劃六年內在832個貧困縣、片區縣逐步開展,逐步在每個貧困縣分別建立一個教育扶貧基金,為貧困縣創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貧困高中學子助學模式,旨在為貧困高中生和貧困職高生提供生活費資助和自強勵志教育,幫助他們完成三年學業。
開啟與企業合作模式
在本次黟縣中學“賓利自強班”的開班儀式上,賓利汽車大中華區執行總經理鄭友添也不禁在演講稿外,臨場動情地講述了他少時的求學經歷。出生于新加坡的鄭友添家中姊妹7人,由于家境不佳,他的大學時代在新加坡半工半讀,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之后輾轉臺灣、日本、上海等地,但從未停止學習和奮發自強。
通過攜手企業設立冠名教育基金的方式,“圓夢823”計劃變得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在扶貧基金會與賓利的合作框架內,“賓利教育基金”將從2015年到2017年建立10個賓利自強班,資助500名貧困高中生完成高中學業,并在2018年至2021年資助其中50名考入大學的自強班學生的大學四年學費和生活費用。首批資助對象來源地區為安徽省、四川省、河北省、云南省的10個貧困縣區。
除此之外,賓利表示還將跟車主一起,定期回訪被資助學校,與學生一起交流,分享成長過程中的喜悅與煩惱,交流學習中的思考與啟迪,逐步建立自身未來的職業規劃,從而更好地回報鄉村,感恩社會。
由于資助關系,這些貧困學生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假期開始,還可以在大眾汽車集團進行社會實習,更有機會在畢業之后直接進入大眾汽車集團工作。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這樣評價這次合作:“作為舉世聞名的超豪華汽車制造商,賓利汽車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賓利鄉村教育計劃’,不僅對學生進行學業支持,更提供在國際汽車企業的實習機會,幫助這些農村孩子從學校到社會成功過渡,開闊眼界、豐富人生閱歷,可謂實至名歸的‘育人計劃’。”
■ 本報記者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