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5月11日,由愛晚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工作學院聯合主辦的“愛晚工程”養老技能與社工培訓在安徽省涇縣舉行,這是繼10日“愛晚工程”2015年度工作會議后的又一項重要活動。
“愛晚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徐瑞新出席并講話。
徐瑞新指出:“‘愛晚工程’好比一輛汽車,有兩個輪子,分別是公益和企業,企業需要社會資本,公益需要公眾參與,而現有的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是最大的社會化養老公益平臺。我們應該利用好這一資源。”
“愛晚工程”是一項中國社會化養老工程,此次培訓旨在更好讓“愛晚工程”成員單位增進交流、分享協作經驗。
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社會工作職業技能認證中心主任、愛晚專家委員會養老專家、國家開放大學社工學院執行院長烏丹星博士作題為“‘愛晚工程’在養老服務產業中創新之路”的主旨演講。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研究生處處長、教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秘書長史伯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師馮建光分別作了“國際國內養老社工人才發展現狀及趨勢”和“養老社工人才的理論方法和實物案例解析”的報告。
烏丹星分別從資本、服務、醫療三個方面闡述了養老產業運營方式。
“從養老地產來講,這是一個典型的金融生態鏈,靠前期投資拉動,靠中間開發建設、靠后期運營管理,沒有前端金融的支持你是很難做下去的。從老年服務來講,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的勞動力生態鏈,從人才的培養、使用,一直到下游的聚集,如果你沒有上游,中游就沒法完成,下游也沒有辦法完成。從醫療來講,又是一個專業醫療生態鏈,從前端健康管理,中間急性醫療到后面的康復護理,實際上我們更多關注的應該是前端和后端,中端急性醫療不是我們所長也不是我們應該做的。”烏丹星說。
數據統計表明,截至2014 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12億人。202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2.4億,約占全國人口的17%。到2050年該比例將達到28%。
愛晚工程是推進老年事業、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社會和諧、建設完善中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重大民生工程。
2016年,“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將引導慈善機構參與養老產業發展,發掘創新社會化養老發展方式,促進養老產業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發展。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