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菅宇正
2015年,中國非營利組織數量近66萬個,其中基金會4299家,全年新注冊560多家基金會,年增長速度在10%以上,中國需要大量具備現代慈善組織運營管理能力的機構高管人員。
隨著2016年《慈善法》的出臺,意味著慈善事業從社會邊緣與補充逐漸轉向社會中心,中國正在進入公益慈善事業井噴式發展的善經濟時代,公益慈善人才培養和教育問題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目前中國面臨的正是有使命的專業人才短缺的挑戰,因此進行公益教育非常重要。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董事長馬蔚華表示,公益教育是適應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和轉型的需要,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迅猛,并且正在從政府主導向民間主導轉變,公益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隨著近幾年不斷與國際接軌,公益創投、公益信托等新理念、新方法不斷出現,這些都對我國公益人才有更高的需求,都亟需專業的公益教育機構來完成,而深圳國際公益學院的出現,正是彌補了這一不足,使我們能夠培養出有競爭力、有創新力、有國際視野的優秀公益人才。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王振耀表示,在中國發展的現階段,知識生產方式的轉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有行動力的具有較長鏈條的知識才能夠真正駕馭時代的發展。本著這一理念,我們課程設計特別突出與世界的接軌,突出實踐、行動、交流與思考。這需要我們以兼愛師仁的謙卑與胸懷,構建現代善知識體系,培育使命型慈善領袖,凝聚公益行動力量,推動善時代的共享與發展。
作為中國首家由中美慈善家創建的國際性公益學院,深圳國際公益學院致力于倡導財富向善、推動全球進入善經濟時代。現代公益慈善知識體作為立院之本,其形態結構包括:理論導師、實踐導師與研修基地。
秉承“國際化、創新型、實踐性”教育理念,聚集全球頂級的公益慈善領域教育資源,旨在通過“全球善財領袖計劃(GPL)”“國際慈善管理(EMP)”“社會企業家項目(EMSE)”“兒童福利管理 (EMC)”等項目,培養具備世界眼光、融合中外智慧、承擔使命責任、銳意開拓創新的中國公益慈善領袖和非營利部門高級管理人才。
據深圳國際公益學院“EMP2016年春季班學員構成分析”顯示,自今年啟動招生工作以來,吸引了近200位有志于慈善管理的學員咨詢報名,在經過面試、審核等程序后,EMP2016年春季班學員共錄取49人,其中北京班30人,深圳班19人。學員所在機構分別位于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寧夏等14個不同省區市。從學員公益慈善職位分析,來自公益機構背景的多達73%,其中在機構擔任決策層及管理層的高達90%。此外,還有來自媒體、法律服務行業的學員,他們在從事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業。
分析結果表明EMP教育達到預期的理想值,即以培養公益慈善管理和社會創業創新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為服務目標。
■ 本報記者 菅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