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2016年5月20日,是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全托”滿月的日子。
一個月前,李鵬以公益組織服務聯盟(簡稱“益聯盟”)總干事的身份與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簽訂全面托管協議,將該基金會“行政”、“傳播”、“信息化”、“財務”、“秘書處”五個基礎部分全面接管,成為基金會受委托方,幫助基金會全面運作。
這在中國公益基金會發展模式上還是頭一次,也是對基金會行政成本的極限挑戰,這是否將代表公益基金會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方向呢?
“全托管”首開兩件大事
跑完兩場活動,李鵬累了,他說:“這只是‘全托’的開始。”
2016年5月10日,以“消費即慈善 買賣共助殘”為理念的京東·夢無缺助殘商城上線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是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第一次與公眾見面的方式。
五天后,全國助殘日當天,京東與夢無缺聯合打造的助殘專屬商城,自愿將當天銷售額的1~10‰,以企業名義捐贈給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用于支持“夢之翼3D義肢打印”項目的開展。
由于基金會的“全托”模式,作為承接服務方,李鵬不得不多次往返于企業、益聯盟和基金會三方,聽取意見,拿出最佳合作方案。
“理事會提出與企業合作要求,作為‘全托’方必須全力以赴,調動最好資源執行,這就好比甲、乙雙方開展合作,哪一方都不能懈怠。”李鵬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冊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注冊資金200萬。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給基金會提出了一個前衛的建議:“能否將基金會的基礎運維部分通過向公益市場購買服務的方式全面托管?”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徐永光覺得在國外已經有著大量基金會托管的案例,托管能夠更好地讓基金會減負,節約化運營。
李鵬作為公益組織服務聯盟的總干事,很快與徐永光對接上,希望能夠嘗試運作中國首家全托管式基金會。
公益組織服務聯盟成立于2015年9月19日“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由支持公益行業發展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聯合組建,為社會各主體參與公益事業提供綜合性的一條龍服務。目前,“基金會全托業務”和“專業化實戰培訓”成為兩款主打產品。
從2016年1月開始,李鵬和益聯盟的部分成員就開始頻繁與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接觸,商討托管細節。
2016年4月20日,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與益聯盟正式簽署托管協議,將基金會傳播、信息化、行政、財務、秘書處等五部分全部委托益聯盟管理運作。
20萬的“全托”模式
去年9月間成立的益聯盟,作為支持公益行業發展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聯合體,首批伙伴由善遠咨詢、益起來社會責任機構、善達網、工蟻坊、靈析、長安信托、極益科技、樸惠、益時代、路人甲、勢成等十幾家機構組成,大家都具備三個共同的基因:專業、專注、創新。歡迎具備這三個基因的機構加入聯盟。
按照益聯盟設計,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全托的五大部分將在益聯盟機構成員內部產生,專業、專注、創新將是機構成員承接托管的標準。
郭小華是益聯盟成員機構工蟻坊的創始人,這家創立于2009年,致力為NGO及創業人員、年輕女性提供財務、法律等在職培訓的社會企業經過幾輪談判,成功拿到了基金會財務部分的全托資質,資金總額5萬元,將為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提供2016為期一年的財務托管服務。
“財務托管是一個方向,已經接手過多家基金會財務托管,部分基金會財務人員來源于企業,習慣企業財務做賬模式,但公益組織對于財務報表要求又有著新的不同,財務人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過渡,托管給專業干財務的公益組織是一個方向。”郭小華說,“目前,機構所做財務對象,1/3來源于基金會、1/3來源于民非、1/3來源于國外在華組織。”
和工蟻坊一樣,來自益聯盟的成員機構善遠咨詢、益起來社會責任機構、極益科技,分別承接了基金會的“行政”、“傳播”和“信息化”的管理運行。
而作為機構的樞紐組織,益聯盟則承接了基金會秘書處的工作。
至此,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行政”、“傳播”、“信息化”、“財務”、“秘書處”五大基礎部分以20萬的年度金額,全部托管給益聯盟成員機構。
一次“行政支出”的極端測試
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資200萬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而現行《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饡ぷ魅藛T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
按此約束,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則不得超過20萬元,而這部分費用李鵬認為,正屬于基金會基礎運作部分,完全可以托管運行。
“這是一種極端情況測試,基金會的行政成本大多非常緊張,這是業界共識,在經費緊張下,基金會招聘全職工作人員工作和將這塊業務外包給專業執行機構,可能結果大為不同。如何用足有限經費,讓有限經費更有意義,基金會基礎部分全托,也許是一個方向。”李鵬對《公益時報》記者表示。
“如果做不好或者違反相關法規,一是可能明年就被換掉,二是會受到行政主管機構查處。所以承接也是很有壓力的。”李鵬說。
“全托”后還剩下什么?
按照現行北京夢無缺慈善基金會的組織構架圖,除理事會、監事會外,理事會下嫁接基金會管委會、專家委員會兩個組織,并管理秘書處。秘書處下設四個部門,分別為資產管理、運營中心、項目中心、品牌中心。
而作為基礎五部分,“行政”、“傳播”、“信息化”、“財務”、“秘書處”,已經由承接的公益組織負責運營,還剩下理事會、監事會、基金管委會和專家委員會。
而基金會要想開展項目,仍然可以由理事會決策后退出,全托的五大部分將提供具體執行方案并負責實施,對最終產生效果負責,基金會有任何需求和疑問都可以提出建議和意見。
“五大基礎部分的托管和基金會決策項目沒有矛盾,也不會干涉基金會發展方向,理事會提出要求,五大基礎部分全力執行就好,對項目負責,這在全托合同中就會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李鵬說,“一句話,基金會該干嘛還是干嘛,朝哪走,是由基金會理事會決定,不在全托方,只不過在達到目標同時,降低了運行成本。”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對話
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 陶澤
根據《公益時報》記者稍早前報道,根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5月18日,中國基金會數量已經達到4934家,資產總額超1100億元人民幣。
作為中國基金會行業披露平臺建設者,本報就基金會“全托”一事,專訪基金會中心網副總裁陶澤。
《公益時報》:怎么看基金會“全托”?
陶澤:這是中國基金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從2010年至今,中國基金會數量每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長,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慈善行業會越來越大,提供專業化服務和需要專業化服務的機構會越來越多。這種基金會“全托”模式在國外已有很多,模式也相對成熟,如“美國社區基金會”等,在中國來說“全托”模式是一種創新,可以復制。
《公益時報》:怎么看“全托”服務承接方?
陶澤:服務外包的承接甚至競爭都反映出了一種行業聯合形態,也是公益生態系統逐漸形成的一個過程,以前公益組織都是自己干自己的,現在發現通過彼此合作,能夠提供更為專業的機構服務,這實際上是一種合作共贏理念?;饡?ldquo;全托”方式也是在支持這個行業發展,行業增強意識也在提升,合作共贏,建設公益生態系統,干最專業的事情。
《公益時報》:“全托”未達到目標怎么辦?
陶澤:這和甲、乙雙方雇傭是一樣道理。雙方在“全托”前都會有彼此協議約定,在雇傭關系形成前都會反復篩選,既而雇傭。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可以參考企業方式來做,換掉這家機構,尋找其他資源。
《公益時報》:“全托”會影響基金會的發展嗎?
陶澤:基金會“全托”也是根據自身需求做出的,即便“全托”后,基金會理事會仍然是基金會最高決策機構,確定基金會發展方向,可以聘用“秘書處”等相關執行機構為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