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新聞編輯部
2015年,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異彩紛呈,政府重視、企業推動、行業聯合、多元創新、科技助力,中國慈善迎來了創新發展、多元助力的新時代。
第一,慈善立法快速推進?!洞壬品?草案)》經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兩次審議。盡管社會各界對慈善法的具體內容仍存在一定分歧,但《慈善法(草案)》的二次審議標志我國在慈善立法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慈善法呼之欲出,慈善事業發展“有法可依”將指日可待?!秶鴦赵宏P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地生根,25個省(區、市)出臺了實施意見。民政部與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支持中央企業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的意見、建議和完善慈善表彰獎勵制度的指導意見、積極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做好慈善事業宣傳工作的通知以及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最新修訂的《“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辦法》,民政部組織開展了第九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工作,進一步發揮了表彰的激勵示范作用。
第二,慈善組織數量顯著增加,能力出現較大提升。社會組織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其總數已達60多萬個,其公益支出總體呈上漲趨勢。慈善組織以大愛的情懷和擔當,以專業方式回應社會需求,深深扎根基層,在扶貧、救災、救急難等社會關注、群眾急盼的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努力健全組織治理結構,規范捐贈款物使用,強化慈善信息公開,積極實行募用分離,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慈善事業的透明度、公信力和有效性。
第三,慈善資源總量穩步增加,出現新媒體捐贈熱潮。普通民眾的小額、分散捐贈與企業的大額、集中捐贈相得益彰,股權、知識產權收益、有價證券等新型捐贈方式與傳統的捐款捐物同放光彩,網絡慈善、微公益與線下慈善活動相互促進,進一步拓展了慈善渠道,促進了人人參與、時時奉獻,處處可為,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數以千億款物和千萬人次志愿服務的“源頭活水”。
第四,慈善研究與慈善教育方興未艾。慈善研究機構數量明顯增加,慈善人才培養及教育日益受到重視。2015年11月12日,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成立,學院以促進中國與國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提升公益教育專業化水平、加強公益慈善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慈善事業改革創新為使命,以回應當下對公益人才的亟需。
第五,慈善活動呈現國際化趨勢,主要體現在項目開展的國際化、合作交流的國際化以及國際認可程度的提升上。慈善組織主動走出國門,開展了尼泊爾地震聯合救援、人文交流、環境保護等慈善活動,展示了中國慈善力量,宣揚了中國慈善精神,亮出了中國慈善名片。
第六,慈善行業自律和監督邁出實質性步伐。盡管出現了諸多關于慈善行業的負面信息,公眾對于慈善行業的信任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是從慈善行業整體情況來看,由于行業自律載體的增多和監督力度的加大,其透明水平出現了一定的提升,整個慈善事業已經走出了公信危機而步入快速發展的通道。
在2015年這一年,慈善捐贈事業更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快速發展。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2015中國慈善年會上高度評價這過去的一年,認為慈善行業“為歷史銘刻下又一個濃墨重彩、成效顯著的慈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