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北京市符合條件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可以由區以上民政部門委托設立捐助站點,接收物資捐贈,不包括捐贈資金。
日前,北京市民政局發布了《北京市社會力量參與捐助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作出了上述規定。除此之外,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申請參與物資發放工作。
設置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點
為全面提升社會捐助事業發展水平,拓寬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捐助渠道,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捐助工作,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協同、群眾監督的發展模式,北京市民政局發布了《北京市社會力量參與捐助工作管理辦法》。
《辦法》首次明確,在發生大型自然災害和城市突發事件,社會力量可參與本市困難群眾幫扶以及本市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和對口協作等工作,以及救急解難、扶危濟困等領域開展的捐贈物資接收、處理及發放等活動。
《辦法》的創新點之一就是鼓勵更多類型的捐助站點加入,通過增加捐贈站點種類,實現合理化布局,暢通捐助物資流通渠道,完善社會捐助服務網絡,構建快捷、方便、務實、高效的捐助體系。目前,北京市已建立捐贈站點1500余個,其中100余個全日開放、1400個在“市民愛心捐贈日”、募捐月及突發性大型活動時接收市民捐贈。按照“十三五”規劃,北京市捐助站點將按每年10%的速度遞增,但即便如此,仍存在站點覆蓋面不夠、全天開放站點不多、不能完全滿足市民捐贈需求的問題。
根據《辦法》,機關、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可以經區以上民政部門委托設立捐助站,并按照設立程序核準后,統一頒發“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點”牌匾。2016年北京市已在東城區開展了捐助站點進樓宇試點工作,10個分布在東城區各寫字樓里的捐助站點已落實到位,開始標準化配套設置。
社會力量可參與捐贈物資處理
在社會力量參與捐助工作中,北京市捐贈物資處理的社會化配套服務先行一步。目前,北京市的捐贈物資均由專業機構完成收集、分揀、清洗、包裝工作。其中,符合援助標準的衣物在經過消毒清洗處理后,將按照標準分揀整理,進入捐贈庫房,作為備災儲備,或用于本市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和對口協作地區,或發放到全市慈善超市供各轄區困難群眾持證免費領用。
不適宜捐助的衣物,則統一由具備再生加工資質的機構進行再生加工處理,制作的成品返回捐助站點回饋捐贈者。《辦法》還進一步明確規定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采取招投標的方式由企業承擔捐贈物資的處理;明確了捐贈物資處理方式、處理標準流程、物資流通方向,使物資處理環節有章可循。
《辦法》最具突破之處在于打開了物資發放的渠道。今后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可申請參與物資發放工作,由政府提供物資,社會力量進行有針對性的精準救助。《辦法》明確了物資發放目標任務,具體列出了社會組織參與資質要求,通過規定項目管理、項目實施、過程管理、項目終止等內容,明確了物資發放的參與方式、實施過程及管理要求。
為最大限度發揮捐贈物資使用價值,實現精準救助。前期,北京市已嘗試與社會組織開展試點合作,多次將十余萬件北京市民捐贈衣被送往河北省赤城縣、涿鹿縣、青龍縣等幾個貧困縣,使百余個貧困村的困難群眾受益。期間,社會組織承擔了走訪調研、方案設計、協調外聯、物資運輸等多個環節運作,最終將物資直接發放到貧困群眾的手中。社會力量參與物資發放工作,解決了捐贈物資出口單一的問題,實現了物資的精準有效利用。
此外,《辦法》進一步嚴格了監管環節。公開透明是社會力量參與捐助工作的基礎,社會力量要高度重視信息公開工作,按時按規定公開各項信息,做細做實,接受政府、社會公眾、專業機構、媒體的監督。根據《辦法》,北京市將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暢通監督渠道,市民發現問題可以向民政部門進行舉報;民政部門也將不定期進行抽查并開展第三方評估。對于社會力量違規開展接收活動、違規處理使用捐贈物資,或拒不履行信息公開等行為,市、區民政部門將依法處理。民政部門將加強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確保社會化捐助工作依法依規開展。
■ 本報記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