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菅宇正
全體嘉賓老師與青年學者合影
由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劃頒獎典禮27日圓滿落幕。本屆評選活動共涉及經濟、社科、文史和新聞傳播等四個專業。孟慶延、羅峰、李義瓊、石慧敏等來自中國政法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8名青年學者獲此殊榮。獲獎者每人得到主辦方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提供的3萬元人民幣獎金用于學術研究。
由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與美國卡特中心聯手舉辦的“赴美訪學計劃”項目今年已經是第三屆。該項目為一名從事中美關系領域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青年學者提供為期4個月的赴美訪學機會。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與美國卡特中心將聯合為訪學者提供每月2000美元,共計8000美元的訪學資助。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青年學者師嘉林在本屆評選中獲此獎勵。
“希望英才”的評審委員會包括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和學者,27日到場的評委有: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理事楊立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李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倪寧,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F場頒獎嘉賓包括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主任許正中,《環球時報》副總編輯、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理事長謝戎彬,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元豐等人士。
許正中在致辭中表示,希望環球時報把“希望英才”項目繼續辦下去,辦好、辦成品牌,此外還要及時跟蹤青年學者的新進展,及時溝通、交流。
楊立華說,“希望英才”今年已經是第五屆了。在這么一個倉促的時代、大家都在變換的時代,我們始終堅持一件事,堅持一個方向,非常可貴。
倪寧認為,“希望英才”5年共有48名青年學者獲獎,已經是很大的成果,如果其中有1/10的學者能夠在學術上脫穎而出都是很大的收獲。對此,環球時報不僅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還應該建立信心繼續做下去。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獲獎學者羅峰表示,她主要研究古希臘歌劇和莎士比亞戲劇,作為青年教師面對各方面壓力,非常感謝環球時報這個獎項,這不僅對她的研究工作是一個莫大肯定,在生活、精神上也都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獲獎學者李義瓊表示,都說歷史研究是坐冷板凳,但拿到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頒發的證書,覺得非常榮幸,這說明坐冷板凳的人還是受到關注和關愛。
赴美學者:師嘉林
謝戎彬表示,基金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希望英才”項目,讓更多青年學者獲得支持。青年學者對國家和社會都很有擔當,環球時報也是國家利益的堅定捍衛者,希望青年學者和環球時報能有更多合作,共同參與對國家和社會命運的思考,讓“希望英才”項目更有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