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北邊的禿山擋不住來自塞外的狂風,北京的城墻,雖然那么堅厚,也擋不住它。寒風,卷著黃沙,鬼哭神號地吹來,天昏地昏,日月無光。”老舍先生對北京風沙的描寫十分生動,而對于現在生活在京城的人來說,近兩年來這種風沙體驗并不多,但每一次經歷沙塵暴都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7月20日-8月2日,現代汽車“內蒙古正藍旗寶紹岱諾爾鹽堿干湖盆治理”項目的志愿者團隊再次開跋。來自京津高校的120名大學生志愿者,經過兩天的培訓后,正式向草原出發,與現代汽車共同完成2017年的治沙之旅。這也是現代汽車開展內蒙古治沙工作的第10個年頭,再有1年,“內蒙古正藍旗寶紹岱諾爾鹽堿干湖盆治理”項目將圓滿完成,與一期查干諾爾項目合計完成約9000萬㎡ 的植被種植。
十年歷程,呈現了“荒漠變綠地”的努力和奇跡;任重道遠,荒漠化治理之路仍需更多投入與堅持?,F代汽車在這條路上躑躅前行,用實際行動兌現“綠色承諾”,還原“環保初心”。
入華15年,治沙已10年
7月初,為期3天的國際防治沙塵暴大會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落下帷幕。來自聯合國及43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代表,就全球沙塵暴防治、荒漠化治理等問題進行探討。
統計顯示,中國90年代每年沙漠化土地增至2,460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年喪失一個中等縣面積土地的生產力,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沙漠治理不僅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生態問題,同時也關系到中國新時期發展政策的有效實施。
習近平主席提出綠色發展和綠色“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進入中國市場15年來,現代汽車在鹽堿干湖盆治理方面的工作已經開展了10年。
從2008 年至今,現代汽車始終踐行著“內蒙古鹽堿干湖盆治理”項目,堅持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尊重當地生態文化、重視當地政府和牧民的力量,始終不忘對全社會的綠色承諾。
治理“地球癌癥”的經驗與成果
現代汽車用實踐證明,被稱為“地球的癌癥”的荒漠化,是能夠治理的。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專家的支持下,現代汽車的鹽堿干湖盆治理工作探索、總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
2008年,第一期“內蒙古鹽堿干湖盆治理”項目在查干諾爾開展。由于湖盆風力很大,堿蓬種子難以著床,從項目開始的第一年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栽沙障,用于攔截、阻擋風沙。截止2013 年,以現代汽車生態園為基地,直接投資上千萬元,吸引了近2400 名志愿者,為草原腹地鋪上5000 多萬㎡的一年生堿蓬、芨芨草等固沙植被,使查干諾爾湖成為全球范圍內草地恢復面積最大的單個地區。
2014 年4 月,現代汽車、內蒙古正藍旗政府及韓國生態和平亞洲環保組織簽訂第二期項目備忘錄,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第一批6 年計劃時種植的一年生植物逐步擴大為種植多年生植物,目標是發展生物多樣性,穩定生態系統,恢復沙地生態。項目完成后,治理成果交由正藍旗人民政府和當地牧民管護至少10 年,在以后的時間內繼續進行生態環境狀況觀察,鞏固治理成果。
由于社會成效顯著,在2016年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的公益論壇上,現代汽車內蒙古治沙公益項目被評為“50 佳公益項目”前三名。至今,現代汽車已連續7 年獲選“最具責任感企業”。
環保經營:謀求經濟與生態平衡
十多年來,現代汽車始終堅持綠色經濟思維,謀求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不是通過短期的環?;顒?,而是通過系統化的環保經營,將綠色環保事業作為未來成長的新動力,追求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擔社會責任。
現代汽車重視綠色發展,制定環境經營方針,完善環境管理制度,建立環境經營組織,推動環境經營方針的落實。例如,現代汽車集團(中國)所有生產法人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并持續有效運行;北京現代還建立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工作制度》,設立環境管理體系推進機構——北京現代EMS辦公室,確保系統全面的環境管理工作持續落實。
2006年,現代汽車制定了“四大重金屬全球標準”,要求汽車生產材料中禁止使用四大重金屬,2009年此標準在中國等市場實施,同時積極推進禁止使用臭氧層破壞物質的政策,全部標準政策在中國境內各工廠及合作公司貫徹執行。
現代汽車正積極投身于環保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中,通過減少CO2等溫室氣體排放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應有的責任?,F代汽車提出綠色汽車品牌——“Blue Drive”,起亞汽車發布環保品牌——“Eco Dynamics”。
近年來,現代汽車在新能源和節能減排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全球領先的環保車企?,F代汽車目前在售的環保汽車涵蓋了混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汽車等領域,其中ix35 FCEV是全球首款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車,具有劃時代意義。今年6月份亮相CES ASIA的新一代FE氫燃料電池概念車及IONIQ環保車型,正是現代汽車匯集了最新技術的環保產品,旨在幫助人們環保出行、實現綠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