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張勁松獲“2017最美援外醫生”
2017-11-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2017年11月9日,2017“大愛無疆——尋找·最美援外醫生”頒獎活動在北京舉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主任醫師張勁松獲評2017“最美援外醫生”。
“尋找最美援外醫生”是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與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主辦,旨在深度挖掘援外醫護人員在推動與受援國民間友好方面的感人故事,弘揚援外醫療隊員的國際人道主義和無私奉獻精神,表彰為國際醫療衛生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援外醫療隊員和團隊,傳遞中國白衣天使至善至仁的崇高品質。
兩次援外,榮登巴布亞新幾內亞郵票
2015年1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張勁松教授作為援巴布亞新幾內亞(以下簡稱巴新)第7期醫療隊隊長,第二次來到巴新。臨行前,除了隨身行李,還帶走了習書記關于醫療隊的16字批示:不畏艱苦,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
第一次援外,口腔外科在巴新是一片空白,全國沒有一個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當時,張勁松暗下決心,培養屬于巴新自己的口腔外科醫生,并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團隊。歷經2年努力,從診療到查房,從理論知識再到第一次手術,張勁松不遺余力的指導操作,言傳身教,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一手打造莫港醫院的口腔頜面外科團隊雛形。
第二次來到巴新,張勁松以完成約3000人的門診及150余臺大手術的優異成績,圓滿完成援外醫療任務,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評價,他還因此登上了巴新郵票,將深厚的中巴友誼留在巴新,讓中國醫療隊名揚全球。
不計得失,以一腔感念架起友誼橋梁
第二次來到巴新,張勁松從隊員變為了隊長,從自己做變為帶著大家做,也意識到身上的責任更加沉重。
在前期工作中,張勁松注意到巴新口腔外科病源多為口腔癌,頜面部囊腫,下頜骨折。針對口腔癌病人晚期多、手術復發常見的情況,建議對腫瘤患者篩選救治,科學系統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時,他組織開展每周口腔外科小講座,盡量參加專題講座、論文答辯會,熱心組織公益活動,只要對健康有幫助,可以預防口腔癌的發生,他都愿意去嘗試,去實踐,以實際行動極大提升科室影響力。
歷經一年的磨合,巴新各合作科室領導對中國醫療隊隊隊員表現表示積極肯定,巴新方醫生主動找到中國醫生指導、會診的現象成了新常態。針對外科醫師在外科朝會發言少情況,張勁松在隊內積極鼓勵,并安排翻譯陳縉參加外科朝會提供協助,改變了巴方關于中國醫生只會做、不會講的被動形象,提升了中國醫生的形象,也加深了中巴醫生之間的友誼。
此外,張勁松多次組織醫療隊外出為當地民眾義診,為偏遠地區巴新人民送醫送藥,帶領部分隊員訪問DARU GENERAL HOSPITAL 和 GOROKA GENERAL HOSPITAL, KAVING GENERAL HOSPITAL積極與他們建立聯系并提供遠程咨詢,到當地私立醫院PIH看望受傷中資企業員工,與主治醫生商討救治方案,到PNG LIFE CARE看望孤兒院兒童,極大的擴大了醫療隊的影響力。
博知明理,以醫學援助搭建外貿橋梁
第二次來到巴新,張勁松不僅成就了醫生的本質,還成為中巴兩國民間外交的重要使者,他利用醫學援助搭建貿易橋梁,通過他的努力,在使館、經商處領導下,中巴兩國之間開展了多項醫療、經貿外事等活動。如:安排聯系巴新博干威爾省事務部長Mr.Joe Lera與李瑞佑大使的正式會見,深度介入澳-中-巴瘧疾防治項目、深圳衛計委巴新援助項目等,并聯系巴新中巴友聯會對巴新牙科協會20萬元人民幣器材捐贈,獲得各方好評。
15年前,第一次踏上巴新的張勁松,從無到有,建立起巴新口腔外科。亦醫亦師,培養巴新外科團隊的未來。突顯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高超醫術和崇尚品德。
15年后,再次援助巴新的張勁松,以援助搭建橋梁,成為中巴外交的一塊金字招牌。以實際行動加深兩國友誼,促進兩國貿易交流。
今有明醫,心存仁義,博知明理,誠德精藝。張勁松用跨越15年的守望相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醫療的實力和中國醫生的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