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誰都不愿意背井離鄉,骨肉分離,可是沒有法子,為了小孩上學,老人看病,我們從農村跑到城市干起了家政,一雙手撐起兩個家。”2017年11月25日下午兩點,由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主辦的“百手撐家——2017家政工藝術節與影像計劃”啟動儀式在北京798映畫廊召開,來自北京、濟南、西安的50多位家政工姐妹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本次藝術展為期兩天,展出作品共有146張,由5組人物故事、4組專題和家政工群像三個展區組成,題材涉及她們的家庭生活、勞動故事及所處社會環境等不同內容。
啟動儀式上,來自不同地方的家政工組建的鴻雁藝術團,展示了經過半年集體創作和排演的節目,有詩歌朗誦,有合唱,有身體即興舞蹈,展現她們的生活和夢想。“她們的文化來自她們的生活和勞作,同時又超越了生活的束縛,用身體、影像和歌聲展示了她們的思考、團結、力量和美感。”長期研究工人文化、北京社科院的卜衛教授贊揚了家政工來自于生活的藝術展現出來的生命力。
因一篇《我是范雨素》原創文章爆紅網絡的育兒嫂范雨素也上臺和現場觀眾分享她的觀展感受,她說最喜歡周娜拍攝的那張《費家村的王金枝》,那種苦愁大于喜悅,和她的表情一模一樣,是那種抗累、低調感的家政工表情,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活動叫百手撐家,我們每天忍受著思念孩子撕心裂肺的苦,就是要掙錢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生活得更好,我們做的事情也是有非常大意義的事情,我們推動嬰兒搖籃的手,是推動文明的手。
“是她們的勞動和時間的付出幫助了無數的家庭。”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家政工研究學者通過微信表達了對她們勞動價值的肯定,“中國有3000萬家政工,她們走進我們的家庭,照顧小孩老人,料理家務,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我們應該珍惜這份情誼;從法律人權的角度,她們做一天勞動者就應該享有一天勞動者應有的社會保障。”
樂施會(香港)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樂施會中國項目總監廖洪濤在發言中介紹:“樂施會是一個國際扶貧發展機構,家政工群體是樂施會的主要關注群體之一。我們的相關工作包括為家政工提供培訓與服務,增強她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建立家政工互助網絡;進行公眾教育,促進社會尊重家政工的勞動價值;進行政策倡導,完善家政工權益的法律保障等。樂施會支持鴻雁開展百手撐家活動,正是希望社會各界可以更多地關注家政工群體,了解他們的甜酸苦辣,尊重家政工的勞動價值,促進改善家政工的生存環境。”
最后,活動壓軸環節由策展人、攝影師和資助方代表宣布百手撐家——2017年家政工藝術節與影像計劃開幕。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主任梅若介紹,百手撐家,是家政女工集體力量的匯聚,代表著千千萬萬基層勞動婦女。這個計劃從發起到現在歷經了一年多的時間,5位攝影師從北京到上海,從濟南到西安,從天津到廣州,他們拍下了幾千張圖片,100多個家政工。2018年計劃在上海和廣州繼續巡展。讓更多的人透過上百幅家政女工的圖片故事,走入她們的生命深處,看見她們在疏離的城市里孤獨苦悶、互相取暖的強烈渴望,也看見她們在爭取體面勞動、擺脫性別困境、反抗生計壓力的奮力掙扎,而這正是整個中國社會城鄉流動變遷的歷史縮影,連接著城市與鄉村跨度20年的勞動婦女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