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1月28日,中國民生銀行第三屆 “我決定民生愛的力量-ME公益創新資助計劃”答辯會在由中國民生銀行捐建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行。中國民生銀行辦公室主任陳國強、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鄭文凱、專家評審代表、媒體代表以及來自全國的44家公益組織項目負責人等近百人出席此次答辯會。
第三屆ME創新計劃自9月6日發布以來,共收到423份公益項目申請。經過專家評委的兩輪評審,繼續保持覆蓋范圍,在社區發展、教育支持、環境保護、文化保護、衛生健康等五大領域上,優先考慮扎根貧困地區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項目,對于往屆資助的已結項的項目,通過監測、評估、評審后滿足相關條件的項目給予持續資助。最終,來自全國的44家機構的公益項目成功入圍并進入答辯環節,其中社區領域13個,教育領域13個,健康領域10個,環保領域4個,文化領域4個。
中國民生銀行辦公室主任陳國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民生銀行是全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商業銀行,“為民而生,與民共生”始終貫穿企業的使命和擔當。ME創新計劃于2015年在民生銀行20周年行慶之際發起,伴隨著民生銀行的發展,每年增加一個資助名額,今年將為22家機構提供資助。民生銀行將持續搭建公平、開放的平臺,讓每家公益組織都能夠有機會做出更好的事業,為民生、為基層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陳國強認為,ME創新計劃資金使用高效,項目管理規范,管理平臺開放,公平競爭機制完善。ME創新計劃將繼續推廣下去,民生不息,責任不止!
“第三屆ME創新計劃讓我們看到了來自全國優秀的公益組織的參與和支持,大家都在根據自身資源特點、宗旨以及優勢,不斷地嘗試各種創新。”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鄭文凱希望通過ME創新計劃這樣一個平臺,看到對新的社會問題的精準識別、精準發現、精準判斷,看到新方法、新模式、新媒體的應用,看到政府、企業、媒體和NGO的聯動及合作,看到更多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項目,看到更多人的參與……這些行動將會通過推動公益創新,助力社會創新,為社會帶來新的變化。
“創新源于民生,創新與民共生”,“創新”與“民生”始終貫穿于ME創新計劃的項目評選、設計、管理以及成效等各個方面。2016-2017年中國民生銀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組成ME創新計劃項目監測評估組,開展了項目實地監測和效果評估。
答辯會上主辦方代表還詳細介紹了前兩屆ME創新計劃項目評估情況,針對三屆ME創新計劃的項目申報數據,評審概況,執行概況,監測評估的標準、方式、過程及結果給出了詳細的數據及效果評估,并就項目中出現的亮點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了專業的分析。
ME創新計劃評審代表盧瑋靜說:“在每年ME創新計劃的評審過程中,我都會被那一個個與生命有關的故事所打動。在ME這個平臺上,我們可以建立起與公益組織一線行動者之間的鏈接,然后整合各種力量形成一種化學反應,這種反應可以讓我們跟同行業的伙伴、不同領域的專家以及我們的受助對象建立起激活效應。在這過程中,ME創新計劃提供的資金就起到了激活、放大的效果。”盧瑋靜認為,資助的價值在于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當社會組織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你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法和模式上,相信社會一定看得到他們解決問題的深度以及產生的影響,最終也能帶動和影響一大批的人進入到這個社會問題的更深處。
答辯會現場,公益組織負責人針對項目材料與相關領域專家進行交流和互動,專家根據答辯情況對入圍項目進行打分。項目答辯環節結束后,第三屆ME創新計劃將于12月21日進入以“我決定民生愛的力量”為主題的公眾投票環節。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公益組織的成長是ME創新計劃的“養分”,讓我們一起跟隨ME朝明媚的未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