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一、背景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8年也是國務院《志愿服務條案例》實施的第一年。
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屆時集中性的政策發布,勢必會對經濟社會產生較大影響。2018年,哪些議題將成為志愿服務事業的重中之重?哪些議題將成為志愿服務行業人士關注與關心的話題?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和眾澤益志愿服務中心推出“我為兩會提建議”活動,邀請各位志愿服務行業人士、關心與支持志愿服務事業的人員,對志愿服務事業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我們將把建議整理后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二、議題
1.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志愿服務制度化將是下一個階段重點推動的創新方向。未來,在推進志愿服務發展過程中,如何發揮制度的引導、規范和促進作用,推動我國志愿服務事業規范有序、長效穩定發展?
2.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的實施與落地
2017年9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志愿服務條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只是一項系統制度,且其中有一些“非硬性”、倡導性的條款要求,未來,如何落實《條例》中的條款和要求?
3.以志愿服務創新社會治理
志愿服務是一種新型社會動員方式,有利于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優化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未來,如何通過志愿服務拓展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機制和渠道,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4.扶持與發展志愿服務組織
志愿服務組織是志愿服務的重要主體,是供需雙方有效對接的主要平臺。《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意見》以及剛剛頒布實施的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都明確了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化建設的創新方向。未來,如何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規范、服務完善、充滿活力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
5.推動志愿服務在傳統文化層面的精神傳承
志愿服務是美好的道德行為和重要的道德實踐,通過志愿服務促進思想道德建設是黨的十九大對志愿服務提出的新要求。未來,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志愿服務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
6.探索“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未來,如何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志愿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推動志愿服務事業創新發展?
7.推進“一帶一路”背景下志愿服務國際化
隨著中國外派志愿者的數量逐漸增長,志愿服務成為民間交流的重要渠道。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志愿服務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如何推動我國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走出去”、“請進來”,進一步推動我國志愿服務國際化進程?
8.推動專業志愿服務發展
國務院《志愿服務條例》中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成立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專業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和支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志愿者提供專業志愿服務”。未來,如何鼓勵文化、科技、教育、醫療、法律等專業組織和專業人士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9.推動農村志愿服務發展
2018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筑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未來,如何發展農村志愿服務,促進志愿服務城鄉和地區之間均衡發展?
10.推動文化志愿服務發展
文化志愿服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努力消除文化生活的城鄉差異、提升人民幸福指數。未來,如何培育和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通過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歡迎來稿為兩會獻言獻策:brand@hcvc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