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互聯網募捐平臺自身優勢,推動公益多元化發展
2018-07-19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高文興
2018年5月24日,歷時近半年的遴選和評定工作后,民政部正式對外公布了第二批9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以下簡稱: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自此,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擴充至20家。平臺的有序增加,一方面是落實《慈善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對互聯網公開募捐活動的法律要求,嚴把互聯網募捐信息發布流程的合規性,保證募捐信息的真實性,保障公眾善款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不斷吸納社會力量,借助有影響力、有公信力、有創新力的互聯網平臺,更好的普及公益慈善精神,傳播優質公益項目,倡導公眾參與,共同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穩步發展。
回顧慈善法實時以來近兩年的時間,伴隨著互聯網公開募捐納入法律監管范圍,包括《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公開募捐平臺管理辦法》以及兩項行業規范的陸續出臺,真正落實了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主體責任,有效的避免了通過互聯網騙捐、詐捐、違規募捐等事件的發生,公眾可通過互聯網募捐平臺放心的為自己支持的公益項目捐贈善款,并及時獲得項目反饋,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互聯網公益生態的健康發展。
而作為經民政部統一遴選指定的首批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里不斷嘗試新的平臺運營模式,探索互聯網公益的創新發展路徑。其中,騰訊公益發起的99公益日,以社交平臺廣泛傳播、配捐資金的激勵效果,倡導用戶的廣泛參與;螞蟻金服在創新平臺捐贈方式的基礎上推出的螞蟻森林、螞蟻莊園,讓用戶更主動的參與公益;而淘寶公益所持續推動的公益寶貝計劃,將公益植入商業場景,讓商戶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便捷的參與公益等等,這些創新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互聯網公益的發展,去年互聯網籌款總額突破25億,捐贈人次超62億。
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在互聯網公益的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發展道路,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益組織數量以及年籌款總量都還存在顯著差距,這與我國當前真正參與互聯網籌款的募款主體體量不高有關,我們仍需發現并支持優秀的慈善組織更多的參與互聯網公益。
在這方面,仍需要依托互聯網募捐平臺主動發揮平臺優勢,探索更多的模式。在剛剛入選并上線運行的第二批指定的互聯網募捐平臺中,美團公益已經開始了新的嘗試。依托美團所擁有的地方資源及平臺優勢,美團公益聚焦地方公益,配合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梧桐成長計劃發起“生活在此,愛在此”的地方公益活動,以重慶、蘭州兩個城市為試點,上線項目均是兩地公益組織發起或在當地實際開展的公益項目,號召各城市的網民關注身邊公益及社會需求,支持家鄉建設,助力地方公益組織的發展。
未來,我們希望20家互聯網募捐平臺能夠更好的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探索創新,帶動更廣泛的公眾和公益慈善組織參與,推動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