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6月19日,自貢市富順縣富和鄉吳山村社工站,專業社工龍秀梅和陳涵玥正忙著整理扶貧材料。墻上貼的村地圖上,密密麻麻地標注了不少文字,“松子灣公路500米、草山堂路100米……”
“這些都反映了村里這兩年的變化。”龍秀梅解釋,最近,他們還將在地圖上標注每個村民小組的留守兒童、老人及困難人員情況等,以便及時掌握情況,精準扶貧扶智。
去年,自貢市在吳山村探索“社會治理+扶智”模式,以社工組織為依托,以文化活動為載體,改變個別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積極扶智,增強活力,重塑鄉情。
第三方社會組織
參與社區治理
吳山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78戶貧困戶。去年,對口幫扶吳山村的自貢市委統戰部發現,該村還存在思想散心不齊、“等、靠、要”依賴思想、鋪張浪費等問題。
“和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等硬指標相比,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等軟指標更難實現。”自貢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丁琴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硬指標是小炒,見效快,軟指標像煨湯,慢火煨,時間長。”
不僅扶貧,更要扶智。為此,自貢市委統戰部爭取到中國扶貧基金會50萬元的資金支持,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入四川光華社工服務中心參與吳山村的社會治理,扶貧扶智。“在社會治理、組織策劃活動方面,專業社工更具優勢。”丁琴坦言。
隨之,龍秀梅、陳涵玥兩名,開始走村入戶,通過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等,積極扶智。
從1.0到2.0
村規民約不斷細化
龍秀梅至今還記得去年剛到吳山村的情形:淳樸的村民、清幽的竹林、濃郁的鄉村氣息……但讓他倆意想不到的是,不少村民并不看好他倆。
隨著活動的開展及走村入戶的深入,龍秀梅、陳涵玥漸漸和村民們熟絡了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他們發現,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不能及時了解村里的發展情況;而村里的留守老人兒童,平時文化娛樂活動又少。
為何不創建微信群,把天南海北的村民聯系起來?
按照“家鄉人參與家鄉事”的社會治理理念,龍秀梅和陳涵玥不僅創建了“吳山一家親”微信群,還申請了兩個微信公眾號,實時發布村內最新動態,并以文字、聲音、視頻的形式,架起村民間溝通的橋梁,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微信群還成為村民們討論制定村規民約的主要平臺。去年6月,吳山村開始著手制定村規民約。通過網上交流,村規民約1.0版本以“三字經”形式成文,朗朗上口,很受村民歡迎。
之后,村兩委和社工開始對村規民約進行細化。通過微信群里多次討論修改,村規民約2.0版初具雛形。細化后的村規民約可操作性更強,對衛生文明、勤儉創業、遵法守約等也做了規定,如:規定了紅白喜事隨禮標準、辦宴席葷素菜搭配規格、房前屋后衛生標準、贍養老人的標準等。
據了解,目前升級版的村規民約即將進入表決程序。
從輔導功課到組建舞蹈隊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6月23日,雖是周六,但吳山村小學教室里仍不時傳來讀書聲。原來,龍秀梅和陳涵玥正利用休息時間給學生們輔導功課、進行心理疏導等。對此,村民甘桂平深有體會:“原來外孫不愛學習,現在有了社工幫忙輔導,學習成績提高了不少,壞習慣也改掉了不少。”
不僅輔導學生功課,社工們還組建了吳山村夢緣舞蹈隊和蝶舞環保隊。
因為身體原因,張阿姨一直不敢跳廣場舞。在龍秀梅的專業指導下,張阿姨加入了夢緣舞蹈隊,身體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工鼓勵我們做了很多原來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很感謝他們”。
蝶舞環保隊是由吳山村小學的學生們組建而成。利用課余時間,環保隊都會安排隊員巡查村里衛生情況。“看見有垃圾,就撿到垃圾桶里,保護吳山村的環境。”蝶舞環保隊成員王可依認為做環保很有意義。
在社工的影響下,如今的吳山村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就此,村民陳章禮自編自演了一段快板,用樸實的、帶著泥土味的語言訴說著這個貧困村發生的變化,快板云:“看山看水看吳山,吳山村公路寬又寬,吳山新農村修得好又寬,吳山村的李子種滿了山,木橋溝的魚兒游到了長腰灘,吳山村民樂歡天。”
據了解,下一步,自貢將在全市范圍內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扶貧扶智,以社會治理提升內生動力,推進脫貧奔康進程。
(據《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