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明敏
12月25日,兒童福利保障與兒童保護研討會暨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工作交流會在京舉行。會議圍繞兒童福利保障與兒童保護這一主題開展,就如何建立多元參與的兒童保護機制這一議題進行深入研討。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倪春霞副司長,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社會扶貧司社會動員處崇斌、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副院長高玉榮,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常務副秘書長陳紅濤、助理秘書長秦偉,來自四川、貴州、江西、云南、湖北、安徽6省52縣/區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童伴媽媽代表,關心與支持童伴媽媽項目的愛心企業代表、機構代表、媒體代表百余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項目聚焦兒童福利 積極助力脫貧攻堅
據民政部最新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8月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約697萬人。其中,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4%的農村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6(含)-13周歲的留守兒童規模最大;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比例從2016年的65.3%上升至2018年的78.2%。留守兒童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監護照料、心理健康以及安全形勢。
中國扶貧基金會在2015年底聯合公益組織、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愛心企業,推出了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媽媽項目,通過“一個人 一個家 一條紐帶”的模式,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保障留守兒童權益,并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的有效途徑,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項目聚焦貧困面大,留守兒童多的地區,目前已經在四川、貴州、江西、云南4省34縣區353個村扎根,包括24個貧困縣及21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覆蓋兒童19萬余名,其中留守兒童3.7余萬名(留守比例19.5%),孤兒、大病、殘疾兒童2000余名;“卡戶”家庭兒童3.4余萬名。
中國扶貧基金會理事長鄭文凱在致辭中表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兒童關愛工作。今年6月,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建立貧困家庭“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再次強調了攻堅拔寨的關鍵期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重要性。而兒童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復雜化,需要社會各界積極行動起來,共享經驗、共建模式、共擔責任,共同編織一個牢固的兒童福利保障和兒童保護網絡。
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 童伴媽媽項目帶來大改變
中國扶貧基金會助理秘書長秦偉在研討會上分享了主題為“打通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最后一公里”的報告,秦秘書長表示,童伴媽媽項目通過搭建項目體系,形成籌款、培訓、項目、倡導四位一體的有效模式。項目培育鄉村赤腳社工(童伴媽媽),將兒童福利遞送最后一公里;依托童伴之家,為農村兒童提供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編織三級網絡,推動落實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形成PPP模式,調動多方參與;建立多元化為主題的工作合作機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截至2018年11月底,項目累計解決兒童的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需求8.7萬余例,童伴之家組織活動4.3萬余次,兒童參與數達72.5萬余人次,累計參與家長15.6萬人次。項目模式和效果得到各級政府、合作伙伴及當地群眾的一致歡迎和認可。在此基礎上,各項目區也依托當地資源進行復制和拓展。明星佟麗婭、易烊千璽為童伴媽媽的愛心大使,通過自身行動帶動粉絲群體關注項目。2018年阿里巴巴公益成為童伴媽媽項目的戰略合作伙伴,加大線上籌款力度,為項目募集更多資金,覆蓋更多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
隨后,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老師發布了《童伴媽媽項目社會影響評估報告》,評估從心理健康、衛生健康、生活、安全、教育、和監護六個維度,全面的測量和展現童伴媽媽項目這種創新性的干預服務對困境兒童的自身全面發展和家庭功能的恢復帶來的變化及成效。評估結果表明項目的干預效果顯著:實施“童伴媽媽”項目的村,留守和困境兒童的福利保障指數明顯高于沒有實施項目的村,并有效的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同時,童伴之家逐漸成為村民互動和交往的新的公共空間,有效增加了農村社區社會資本,成為提高鄉村凝聚力的新的紐帶和橋梁。童伴媽媽項目是社會力量回應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政策的典范,為我國留守和困境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推廣價值的備選方案。
呼吁多方參與 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氛圍
議題為“建立多元參與的兒童保護機制”的圓桌論壇是此次研討會的重點之一,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宋文珍副主任、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倪春霞副司長、中國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陳紅濤、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范斌教授作為嘉賓參與。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倪春霞副司長表示,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是國家層面第一次層面出臺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工作意見,意見中倡導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要盡責、政府要主導、全民要關愛,而且要采取標本兼治的一些方法。因此,民政部門和相關的各級部門也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嘗試。倪副司長提出,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應分為四個層次,即讓孩子有人管、有人愛、有人護、有事做。童伴媽媽項目發揮了非常好的帶動作用,未來政府力量會更多的投入,打造一支專業化“童伴媽媽”隊伍。
中國扶貧基金會陳紅濤常務副秘書長表示,兒童保護需要全民參與、全民關愛,中國扶貧基金會更多的是發揮平臺作用,連接各方資源。也通過明星呼吁及包括此次研討會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活動傳播,讓大家知道這不僅是留守兒童問題,有孩子的家庭都會存在兒童保護問題。未來,童伴媽媽項目會將童伴媽媽的遴選和培訓并重作為發展的方向。
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會上表示:童伴媽媽工作是社會領域的偉大創新,呼吁通過政府制定框架、專家提供專業支持,全社會建立愛心支撐體系這種多元參與的方式推動兒童福利體系和兒童社區社工服務體系發展,這是我們的挑戰和努力的方向。
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圍繞如何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搭建起一個多方對話、交流的平臺,童伴媽媽項目團隊以及各界專家深入探討多方合作、合力做好兒童福利和保護的有效模式,互相交流觀點,為后續項目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童伴媽媽項目將繼續著重關注留守兒童保護領域,探索多元保護新機制,致力于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成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