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智障礙者保障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在京發布,83.93%的心智障礙家庭自評孩子保障不足
2018-12-28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張龍蛟
12月27日,益寶與融愛融樂牽頭,在北京銀杏公益基金會、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的資助下,攜手北京豐臺利智、焦作金蕊、合肥春芽等多家心智障礙康復機構共同推出的《中國心智障礙者保障現狀及其保障需求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我國心智障礙人群在個人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就業、福利政策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為解決當前心智障礙者保障困境,需要社會各界加大對心智障礙保障的關注和重視,增強心智障礙者的社會保險和救助保障力度,積極鼓勵和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到心智障礙者保障當中。

北京市海淀區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總干事李紅在現場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保障博士、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講師、益寶創始人周玲進行報告的發布
現狀:我國心智障礙人群保障狀態不容樂觀,心智障礙家庭精神壓力大
《報告》顯示,雖然覺大部分心智障礙者有社保,但仍然有14.81%的心智障礙者無任何社會保險保障,而多數家長表示即使有社保也無法報銷康復機構的康復費用。在商業保險方面,由于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將心智障礙人群納入免賠條款,導致心智障礙者無法獲得商業保險的補充。
此外,調查顯示,84.68%的心智障礙者未接受過醫療救助,67.52%的家長表示非常擔心孩子出現意外,74.46%的家長表示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感受到壓力或情緒問題,有超過99%的家長直言自己面臨著精神壓力問題。
原因:孩子生活自理狀態、家庭收入狀態、康復費用等多種因素影響保障狀態
調查顯示,心智障礙人群中能自理的僅占28.8%,心智障礙孩子多數時間都需要有人守在身邊。在家庭收入方面,有52.6%的家長表示“無工作”,11.64%的家長表示在“兼職工作”,這些因素導致心智障礙家庭的收入普遍較低。在康復費用方面,超過半數的家長表示每月的康復治療費用占家庭收入的50%以上,甚至有24.39%的家長表示康復費用超過家庭總收入。調查顯示,接受康復治療的心智障礙者,月平均花費的康復費用為3363.25元。
家庭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支出壓力大,缺乏足夠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照顧,政府補貼和救助水平比較低……《報告》認為,社會支持較少是導致心智障礙家庭保障狀態不足的核心因素。
需求:小額、高性價比的短期和長期保障產品是家長普遍的保障訴求
《報告》調查發現,有78.45%的家長希望給孩子配置保險保障產品,其需求主要集中在兩大類——短期的基礎性保障產品,包括短期的意外險、重疾險、醫療保險、康復保險、護理保險,和長期的可持續保障產品,包括長期重疾、長期的康復和照顧、養老等保障產品。同時,《報告》也指出,大部分(占比69.66%)心智障礙家庭表示,他們目前為孩子每年可以承擔的保險費用支出都在一年2000元以下。
對策:多方合力破局,鼓勵針對心智障礙人群的金融保障產品開發
針對上述狀況,《報告》提出了6點建議,即號召社會各界關注和重視心智障礙保障問題;加強心智障礙者的社會保險和救助保障力度;積極鼓勵和支持商業保障機構參與到心智障礙者保障產品開發當中;啟動心智障礙人群數據庫的建設;加強心智障礙者安全及風險教育和保險金融教育;政府部門盡快啟動心智障礙長期保障制度建設。
本次發布會上,除了進行報告的發布,來自心智障礙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國內知名心智障礙服務機構、法務機構、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的代表以及部分家長代表還就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在心智障礙者保障的責任邊界和作用、心智障礙者保險產品開發的需求和期待、心智障礙保險產品的推廣和可持續等議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陳敦在現場就心智障礙者慈善信托進行專題發言

中央財經大學助理教授高松在現場進行了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在心智障礙者保障中的職責和邊界專題演講

北京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副主席、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劉文璇在現場發言

現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