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春節前后,各地紛紛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在北京西站,春運期間,每天有200余人參與志愿服務;在重慶,“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為貧困群眾送溫暖、送技術、送文化、送健康、送新風……
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一種風尚,一種生活方式!
200余春運志愿者服務北京西站
2019年春運已經進入“小高峰”,連日來,每天20多萬名旅客如潮水一般“涌入”北京西站。為了幫助歸心似箭的旅客順利回家過年,由大學生、退休大爺大媽、工作人員等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利用休息時間開展服務,讓乘客的回鄉路更加溫暖。
北京西站地區志愿服務協會工作人員蘆靜介紹,西站注冊志愿者約有2500人,年齡在18周歲至60周歲之間。春運期間,每天有200余人參與志愿服務,早上5點半,地區單位工作人員加入志愿者隊伍,早上7點后,社會志愿者正式上崗。
春運前,北京西站地區志愿服務協會對近千名志愿者進行了培訓和考核,并準備服務手冊供志愿者學習。“志愿者工作特別認真,在服務手冊上密密麻麻記錄了每天遇到的新情況,比如西站周邊新開了哪些賓館、超市,如何到達機場和其他火車站等”,蘆靜表示,大家學習勁頭很足,一旦車站發生了變化,比如增加了新服務設施,出站口重新編號等,都會親自到現場確認、學習,以便更好地為旅客講解介紹。
忙完正月十五再回老家看父母
北京西站南廣場的愛心驛站崗亭里,輪椅、藥品箱、工具箱等羅列排放,無聲“告訴”旅客們這里是一個可以求助的地方。22歲的輔助員胡少杰環望四周,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搜索”拄拐、被攙扶、行動慢的乘客。
“不能總等著人家來問,我也得主動觀察”,胡少杰說,前天他注意到兩名男乘客在廣場柱子上靠著,其中一位半身不遂。過去一問才知道,乘客本來買了飛機票回重慶,但因剛動完手術沒多久不允許上飛機,只得來西站坐高鐵,卻沒有買到當天的票,想在附近住店。于是,胡少杰用輪椅推著乘客找到滿意的賓館,“我一直把大哥送到房間,留了聯系方式。他們今天(1月31日)8點的火車,7點我帶著輪椅過去接,把他們送上了火車。”雖然經歷一波三折,但是有了胡少杰的幫助,兩位男乘客覺得回家的旅途很溫暖。
隨著春運小高峰來臨,每天有三四十次,胡少杰需要推著輪椅將乘客送進站,下午兩點下班后,胡少杰還自愿當起志愿者,繼續工作到晚上8點。連續幾天工作12個小時,他的眼圈紅紅的。
今年是胡少杰在西站工作的第二年,去年春運,他堅守崗位,沒有回山西老家過年。今年他還是得忙完正月十五才能回家。“春節雖不能和父母團聚,但看到乘客平安踏上火車,我也有了一種很踏實的感覺”,胡少杰說。
退休后發揮余熱腳底貼暖寶寶上崗
葛玉花的志愿藍馬甲上繡上了自己的名字,這說明她是一名五星級志愿者,累計服務超過1500個小時。別看葛玉花今年56歲,她的精力絲毫不輸給年輕人,每天早上6點,她準時蹬著自行車往西站騎,腳底貼著暖寶寶上崗。
昨天到了休息時間,葛玉花正準備離崗,突然看見一位乘客心急火燎下了出租車,雙手各提了一只大行李箱。得知乘客乘坐的火車還有20分鐘就開車了,葛玉花幫乘客提起拉桿箱,一路指引著取票、進站。“取票機前原本有幾名乘客在排隊,一聽說這位乘客快趕不上車了,都同意讓她先取。”順利到達候車廳后,乘客拉起葛玉花的手連聲道謝,非要添加微信好友并合影,“大姐,等我再來北京時,還來找您!”
有時候,出站的旅客看到落客區出租車多,常常會一擁而上攔車上車。每到這個時候,葛玉花就會提著喇叭溫馨提示,這里只下不上,往哪兒走能到達出租車調度站,“告訴乘客在哪里打正規出租車,以免他們打到黑車挨宰。”
葛玉花說,常有人問她,退休后不在家歇著,為什么來干志愿者。“現在生活不愁吃穿,就圖個快樂。當我幫助了乘客,看到他們的笑臉,我內心能感覺到這種快樂。每到暑運、春運,我看到學生、城市的建設者提著大包小包返鄉,覺得他們一年來不容易,我愿意幫助他們,希望他們一帆風順。”
幫助核驗車票讓乘客少走彎路
今年春運期間,每天有50位北京城市學院大學生來西站做志愿服務,他們分布在預檢區、候車室、進站區等崗位。候車室在哪里?去哪里打開水?衛生間在哪里?每天不斷重復相同的答案有些枯燥,但這些志愿者說,“我們重復了上百上千遍的答案,對于問詢者來說都是第一次聽到,我們多一絲耐心可能讓乘客少走些彎路。”
乘客歸心似箭,難免忙中出錯。北京西站北廣場設置了預檢區,志愿者協助工作人員核驗車票,看車票是不是西站始發、是不是當日車次,是不是距離開車前四小時的車次。“昨天一位志愿者在核驗時發現,一位乘客的車票是北京站出發的,連忙領著乘客到售票處改簽,最后乘客順利從西站出發了。”志愿者領隊周子琦介紹,車票預檢很重要,等乘客排隊進站后才發現票錯了,就得逆著人流往出走,十分麻煩,所以志愿者核驗車票時要格外細心。
“有些乘客乘坐的是下午4點的車,上午8點就來排隊進站,被勸阻后質問我們為何不能進站。”周子琦說,為減小候車室壓力,車站要求乘坐距離開車四小時車次的乘客才能進站,如遇列車大面積晚點等特殊情況,可能會縮短進站時間。此時,志愿者會耐心勸導,爭取乘客的理解。
近期,北京西站啟用了人臉識別系統,年輕人“刷臉”進站駕輕就熟,但中老年乘客使用新科技還需志愿者幫忙。“身份證放這里,您抬頭看燈,可以了請進。”志愿者王碩重復著相同的提示語和動作,乘客在她的幫助下快速進入車站。
在周子琦看來,大學生利用寒假做志愿者,比在家休息、玩游戲有意義。“前幾天,兩位外籍乘客不會說漢語,改簽遇到了困難。這時候,我們的英語口語派上了用場,挺有成就感的。”(據《新京報》)
重慶開展“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
連日來,重慶市各區縣積極開展“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為貧困群眾送溫暖、送技術、送文化、送健康、送新風。
“老鄉你哪里不舒服?”“您來量量血壓。”……1月30日,在萬盛經開區青年鎮堡堂村,來自該區青年鎮衛生院的醫務志愿者們為前來就診的村民把脈問診。當日,該區“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進行,多支志愿服務隊為當地村民開展了義診、政策宣傳、文藝演出、贈送書籍等多項惠民服務。
近年來,在“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中,萬盛經開區吸引了127個志愿服務組織、1萬余名志愿者踴躍參與,先后開展了愛心捐贈、技能培訓、助農勞動、結對幫扶等形式的1600余場志愿服務活動,發動愛心企業、群眾捐款約650萬元、捐物2.3萬件,讓7.5萬貧困群眾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據了解,我市在深入開展“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行動中,通過發揮城市志愿服務資源優勢、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和公益組織社會化優勢,匯聚扶貧志愿服務強大合力,讓貧困村不再是被志愿服務遺忘的角落。
今年以來,酉陽的扶貧志愿服務者已深入該縣39個鄉鎮(街道),為1.2萬余名群眾提供了義診、扶貧政策宣講、法律法規宣傳、移風易俗倡導等服務。文化志愿者把黨的政策融入歌舞、快板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精準扶貧政策。醫療志愿者為當地58名“兩癌”貧困母親送去了公益救助金。移風易俗宣傳志愿者深入到農戶家中,對違規操辦酒席行為進行政策宣傳、勸說制止,引導廣大村民崇尚節儉。青年志愿者則駐守在長途汽車站,為返鄉村民提供候車指引、路線引導、行李搬運等志愿服務。
在開州區,“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走進該區大進鎮,由當地村社干部、文化名人、新鄉賢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向貧困群眾講解脫貧攻堅政策、種養業技術,為貧困群眾書寫春聯、家訓。
在銅梁區,志愿者們走進西河鎮雙永村,為建卡貧困戶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咨詢,鼓勵他們自力更生,消除“等靠要”思想。“看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好心人參與到扶貧志愿活動中,我心里倍感溫暖,新的一年,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用勤勞的雙手改善貧困的生活。”貧困戶劉繼華表示。
據悉,在“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中,各區縣志愿服務組織堅持將“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圍繞產業發展、技能培訓、務工就業等脫貧攻堅重點,先后設計了“田間課堂”“微心愿”“你健康我服務”“互聯網+志愿扶貧”“潔凈家園”“4+1”助學圓夢等1.4萬余個志愿服務項目,在貧困村建立志愿服務站,為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提供便捷的參與途徑,使志愿扶貧更精準。
(據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