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皮磊
■ 本報記者 皮磊
12月4日,上海享物公益基金會聯合“十點讀書”發布《城鄉小學生閱讀及生活現狀白皮書》。此次調研主要針對“城鄉小學生閱讀習慣、閱讀動力、書籍來源、基本生活物資保障、文娛生活、心理現狀”等問題,面向中國城鄉3至6年級的小學生取樣,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數據收集。該調研覆蓋城市小學29所、山區小學14所,共回收有效數據超過8000份。
據介紹,本次白皮書調研目的是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當地學生需求,為如何拓展書籍廣度和渠道、營造閱讀氛圍、連接城市及山區,更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等課題提供數據支持。
調研結果顯示,山區學生仍然缺乏充分的書籍資源。數量及種類的不足,閱讀氛圍的缺失都容易造成偏向實的閱讀取向及以興趣為出發點的閱讀動力不足;
山區學生文娛及體育活動缺乏,需要得到社會的持續關注和支持,才有希望盡早在山區中成功開展素質教育,以拉近城市與山區的鴻溝;
山區孩子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沒得到足夠保障,應該進一步搭建起城市與山區的共享橋梁,將更多城市剩余的優質生活物品輸送到山區當中去;
陪伴的缺失正深刻影響著山區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孩子對關愛的呼喚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不應再讓孩子在孤獨的氛圍中成長。
山區學生平均認知輸入遠低于城市學生
數據顯示,有3.5%的山區學生從來不看課外書;閱讀課外書在三本以下的山區學生比城市學生多10%左右;閱讀課外書五本以上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12%左右;非常喜歡也經常讀課外書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近10%;非常喜歡,但不經常讀課外書的山區學生和城市學生比例都高于20%。
白皮書指出,城市學生與山區學生看書的極端值差距較大。山區學生一學期不讀課外書的人數是城市學生的3.5倍,而閱讀五本以上的人數則比城市學生少近10%。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山區學生可能在平均認知輸入上少于城市學生。
在是否能意識到閱讀讀課外書可以擴大知識面的話題上,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將20%;因為內容有趣而去閱讀的比例,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40%。比例相差驚人。對于經常閱讀的圖書類型,66.9%的城市學生有涉獵科普類型的書籍,而山區學生的比例只有27.8%。貧困山區書籍數量不足以及書本種類不全,都會導致閱讀面狹窄及閱讀興趣培養難等問題。
結論表明,閱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此現狀下,山區學生在平均認知輸入上遠少于城市學生。偏遠地區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仍需投入更多資源及精力,如果沒有穩定獲取圖書的途徑將嚴重影響山區學生閱讀習慣形成。
山區學生缺少父母陪伴
數據顯示,在周末,幫家長干活的山區學生比城市學生多16.2%;參加體育活動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近30%;上輔導班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出近50%。所有周末活動中,僅有幫家長干活這一項,山區學生所占比例高于城市學生。
分析表明,相比城市學生,偏遠山區學生接受到輔導類知識輸入、健身及娛樂類的活動明顯偏少。而體育文娛等活動可以讓學生活躍思維,強身健體,相關設備及條件的缺乏導致城市和山區之間仍存在鴻溝。
在與父母相處時間方面,僅有2.3%的城市學生不能天天見到父母,而山區學生此比例超過一半;13.4%的山區學生半年及以上見一次父母;超83%的城市學生表示經常受到父母的輔導,而山區學生的比例僅半數左右;有10%左右的山區學生父母從不輔導孩子作業。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92%左右的城市學生愿意向父母或親人傾訴;超過20%的山區學生選擇誰都不說,默默藏在心里。
這一結果表明,山區學生的“孤讀”現象明顯,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缺乏基本的輔導和陪伴,而父母長期缺位會直接影響孩子傾訴的欲望,從而導致超過20%的學生不愿意分享心事,長期以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將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山區孩子物質保障仍然缺乏
在物質生活層面,山區孩子與城市孩子相比仍有很大欠缺。例如,在多久給孩子購買新衣服問題上,每個月都會購買的比例,山區學生和城市學生相差不大;半年及以上才會置辦的比例,山區學生比城市學生多出近10%。收到偏娛樂屬性禮物的城市學生比例高出山區學生近14%;收到實用性禮物的山區學生比城市學生多出10%左右。
對孩子而言,因為學業相關內容感到開心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出9%;因家人朋友陪伴感到開心的山區學生比例高出城市學生20%。因為學業相關內容感到不開心的城市學生比山區學生多出近15%;因為缺乏陪伴而感到不開心的山區學生比例高出城市學生近13%。
白皮書顯示,城市學生的心情受到學習成績影響明顯,側面可以看出城市家庭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高;山區孩子由于父母陪伴缺失,對于陪伴相關的需求遠高于城市孩子,是否能得到父母的情感關注和關愛直接牽動孩子的情緒。
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城市學生和山區學生整體偏好差異不明顯,但選擇其他選項的山區學生比城市學生多5%,選擇科學家和程序員偏科技類等職業的城市學生比例均比山區學生高。
總體而言,該調研表明,山區學生仍然缺乏充分的書籍資源;數量及種類的不足,閱讀氛圍的缺失,都容易造成偏向實用的閱讀取向及以興趣為出發點的閱讀動力不足;山區學生文娛及體育活動缺乏,需要得到社會的持續關注和支持,才有希望盡早在山區中成功開展素質教育,以拉近城市與山區的鴻溝。
此外,山區孩子的基本物質生活還沒得到足夠保障,應該進一步搭建起城市與山區的共享橋梁,將更多城市剩余的優質生活物品輸送到山區當中去;陪伴的缺失正深刻影響著山區孩子的健康心理形成,孩子對關愛的呼喚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不應再讓孩子在孤獨的氛圍中成長。
讓“孤讀”變成“悅讀”
針對山區學生存在的閱讀難等問題,享物說也在積極嘗試讓“孤讀”變成“悅讀”。12月4日,第1000座享物說圖書館在云南省德宏州曼線小學正式落成。截至目前,享物說累計捐贈超過84萬冊圖書,分布在云南、新疆、湖南、貴州、河南、廣西、湖北、山西、河北、四川、甘肅等地,致力于解決偏遠地區優質書籍嚴重匱乏的問題,讓數十萬的孩子們享受更良好的閱讀環境。
享物說創始人兼CEO、享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理事孫碩表示,享物說在自身業務持續發展的同時,始終保持對公益事業的高度關注,致力于用創新的模式和領先的技術優勢連接城市與山區,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戰略部署。
享物公益基金會將繼續聚焦貧困山區學生的教育和成長,針對白皮書調研發現的山區學生“缺”和“孤”的兩大現狀,在持續推進“享物說圖書館”的同時,將同步啟動“享物說電影院”“享物說寢室”“享物說體育場”“享物說實驗室”等項目,繼續聯手社會上的愛心力量為孩子們打開更大的世界。
不僅如此,針對如何更加合理利用現有圖書館這個主題,享物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皓專門邀請業界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小幼學校圖書館使用指南》,該使用指南將在享物公益基金會所有捐贈的學校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