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殘脫貧 決勝小康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行動
2020-05-17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王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在這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我們迎來了第三十次全國助殘日。
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助殘脫貧、決勝小康”。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始終堅持集眾心、聚眾智、合眾力,聯合社會各界資源和力量助力殘疾人脫貧工作。
十八大以來,中國殘基會開展了“集善扶貧健康行”、“啟明行動”、“助聽行動”、“助行行動”、“助學行動”、“助困行動”等公益項目,努力改善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方面狀況。高舉人道主義為旗幟,以為殘疾人謀福祉為綱領,“平等、參與、共享”為目標,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動廣大殘疾人共奔小康。
堅持精準幫扶,發揮示范效應
2015年中國殘基會發起了包括眼病復明、骨關節置換、孤獨癥康復、麻風救助、互聯網就業等多領域的“集善扶貧健康行”公益項目。
截至目前,項目共投入資金近4億元,在全國27個省累積幫扶救助20多萬名殘疾人,幫助10多萬名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有力支持了西部深度貧困地區殘疾人和貧困人群脫貧解困工作。
根據西部貧困人群骨關節疾病致殘致貧的情況,中國殘基會開展了集善扶貧健康行骨關節置換公益項目。項目由經驗豐富的院長級和主治醫師級的骨科專家組成醫療隊,下沉到中西部地區為貧困殘疾人進行救治的同時,還舉辦“集善扶貧健康行·一帶一路”骨關節醫學培訓。
截止2019年底,骨關節項目義診會診患者達3000多人,募集資金近900萬元,免費實施膝、髖關節置換手術400多例,并為西部三甲醫院培訓骨科醫生3000多人。
中國殘基會還陸續開展了眼病項目、孤獨癥兒童康復、麻風病救助等項目,針對不同困難群體進行精準幫扶。
2015年至2019年8月,眼病復明項目募集善款近2億元,并在新疆、寧夏、內蒙古、甘肅等27個省市篩查40多萬例,完成貧困眼病手術近12萬余例。
中國殘基會孤獨癥兒童(南方)康復基地自2018年5月開辦以來,共服務了166名兒童,培訓了500多位孤獨癥兒童家長,同時還承擔了西部12省14個連片貧困地區的孤獨癥兒童救助項目,為貧困孤獨癥家庭提供精準扶貧和公益救助。基地引入了俄羅斯專業的海豚治療技術,填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造福中國的孤獨癥兒童和家庭。
麻風救助項目截止2019年底,已對100多所麻風院、麻風村實施了救助。助聽行動通過為貧困聽障殘疾人驗配助聽器,并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幫助聽障殘疾人走出無聲世界,融入社會生活。
堅持集中賦能,激發自主脫貧
2016年,中國殘基會發起了“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項目(簡稱“集善樂業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建設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為平臺、以培訓賦能提升殘疾人職業能力為手段,以提供殘疾人互聯網就業崗位為目的,打造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式”的公益項目。
截至2020年4月,“集善樂業”項目已在全國建成了6個集中就業基地(分別位于寧夏銀川、甘肅張掖、山東淄博、黑龍江齊齊哈爾、江西萍鄉和廣西桂林),啟動1個殘疾人線上創業項目,累計對1000多名殘疾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600多名殘疾人實現了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保戶161人)。這其中,僅集善樂業凡星計劃就有300多名殘疾人成功實現創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及低保戶43人,占比15%。
為幫助更多殘疾人自主脫貧,擴展殘疾人就業空間,降低新冠疫情給殘疾人帶來的就業影響,“集善樂業項目”聯手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集善樂業·凡星計劃殘疾人淘小鋪扶貧項目,計劃在本年度內成功孵化一萬個集善樂業·凡星計劃殘疾人淘小鋪掌柜,力求通過互聯網為殘疾人提供一鍵開店、輕松創業的機會,解決他們的就業難題,早日實現同步小康的目標。
中國殘基會還開展了“最美傳承”殘疾人就業培訓項目,資助殘疾人學習非遺技能、傳承優秀文化,幫助殘疾人學習景泰藍制作工藝的培訓基地已初見成效。此外,殘疾人手工藝者集善之家項目培訓殘疾人掌握制陶技術、青瓷杭繡技藝。目前已有120名殘疾人掌握了安身立命的工藝技能,從而自主創業,開啟了生活的新篇章。
堅持助殘扶智,切斷貧困根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殘基會把殘疾人教育看作是改變殘疾人命運、使他們自立自強的根本。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6-14歲學齡殘疾兒童有246萬人,占全部殘疾人口的2.96%,15歲及以上殘疾人文盲人口為3591萬人,文盲率為43.29%。面對殘疾人教育困境,中國殘基會先后發起了“我送盲童一本書”、“集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資助計劃”、“集善愛心書屋項目”等品牌項目在內的助學行動。
“我送盲童一本書”項目于2011年開展,依托中國盲文出版社進行盲童書籍及電子設備的制作,根據盲人學校實際需求進行產品配置,將知識的載體和社會的關愛傳遞到盲童手中。截至2019年底已在全國19個省份捐建104所盲文閱覽室。
除贈送盲書外,中國殘基會還于2015年以來開展了“集善愛心書屋項目”,為殘疾兒童送去圖書,資助地方殘疾人機構建立愛心書屋。
為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特殊教育師資隊伍,中國殘基會與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集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資助計劃”公益項目。2017年以來,對200名特教老師進行了專業的培訓,使整體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殘基會表示,將繼續努力,積極謀劃公益項目,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加大幫扶貧困殘疾人力度,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切實為殘疾人做實事、做好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