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作者 : 李桂杰
6月1日 ,多地初三和高三畢業班以外的中小學即將開學,不少家長們感慨著要“神獸歸籠”了。
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團體心理輔導與治療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魯小華博士看來,今年是一個特殊的開學季。“中小學的孩子們有的適應了居家學習的狀態,開學模式再度開啟,打破一段時間形成的習慣,孩子又處于應激狀態,需要重新鏈接新的生活學習模式,難免面臨一定焦慮和壓力。”
魯小華說,特別是對于一些本身就存在心理或者精神障礙的孩子來說,復課之后,學習壓力、同學相處、親子關系等矛盾,一定程度上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加重,這些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魯小華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要重視中小學生重返校園幸福感的建立與鏈接,這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做一些團體的心理輔導,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庭是團體、學校是團體、班級是團體。學生們回到學校和班級大團體之后,氛圍和人際關系的溝通以及確定感很重要,學生和老師都要用心經營這個團體,認真努力學習,團結友愛相處,共同維護班級凝聚力,讓孩子覺得在班級這個大家庭是幸福的。”
據了解,團體心理服務不同于個體心理服務,是通過團體方式,由1-2位有經驗的人員帶領團體成員展開坦誠開放的人際互動。
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過程中,魯小華作為“COVID-19疫情下心理復建團體心理服務”公益項目的執行負責人,在清華大學樊富珉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于2月10日率先在國內通過網絡提供團體心理服務,開展了3期54個團體心理服務,300多人參加活動,地域涉及20個省直轄市,團體成員有大學生、企業職員、醫護人員、警察和社區工作者等。他們在情緒穩定、情緒轉化、克服孤獨、尋找社會支持、獲得人際鏈接、發現資源等方面獲益不少。
魯小華表示,下一階段,她將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開展疫情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團委書記蔚鵬飛博士說,隨著5月中旬學生陸續返校,不少學生來自湖北,有的學生面臨畢業季,在留學和找工作之間選擇,也會有心理負擔和焦慮等情緒,學校團委會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摸底,希望能夠通過網絡形式對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重新鏈接重返校園的幸福感,有效排解焦慮情緒。
魯小華建議,開學之后,進行一個全國的大中小學生心理狀況普查,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可以根據結果對孩子進行輔導,尤其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引入迫在眉睫。
4月10日,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員方曉義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一項《疫情影響家庭關系調研與干預項目》,其中對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2616份問卷顯示:比較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生報告的親子沖突發現,初中生階段親子沖突最多,高中和小學之間沒有明顯差異;從家長方面看,初中學生父母親子沖突多于高中和小學階段。
方曉義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學生重返學校需要一個過渡期,建議學校在復學前,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解、摸底,做到早有準備,積極引導學生們盡早回復到正常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
他建議學校針對考試焦慮和網絡成癮等突出問題,進行必要的團體心理輔導,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輔導老師不能缺位,讓疫情后重返校園的學生們獲得更多歸屬感、幸福感”。